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广东公布水质优良率首度超90%

实现从良到优的历史性跃升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1月12日版次:05

  经过整治,白沙涌消除黑臭,水质指标逐年好转,基本达到五类水标准。 图片来源:大沥电视

  南方农村报讯 1月9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通报显示,2022年,全省149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Ⅰ—Ⅲ类)达92.6%,创有考核以来最好水平。根据国家考核标准,优良率超过90%即为优。
  “这个数值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水质水平,难能可贵。”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曾凡棠说,同时这表明广东地表水水质实现从良到优的历史性跃升,水污染防治攻坚迎来重大突破。
多条严重污染河流已稳定消劣
  据省生态环境厅介绍,2022年全省劣Ⅴ类国考断面全面消除,其中茅洲河、练江等多条曾经严重污染的河流已稳定消劣。
  谷饶溪曾是练江污染最重的支流,如今河面洁净、波光粼粼。“以前在河边住都不敢开窗,现在我们常来这里散步,村子也变干净了。”附近溪美村村民肖亮雄深有感触。
  人们自觉爱水、护水的热情日益高涨。“群里刚发出征集志愿者巡河报名帖,一下就报满了。”志愿者杨卫卫说,在东莞石马河支流清溪水,周末常见家长带孩子巡河、捡拾垃圾的身影。
  随着水质的改善,茅洲河两岸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水清岸绿、碧道延展。吸引多个高水平大学在河岸附近落地,座座科创平台扎根、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入驻、优质人才纷至沓来……茅洲河的变化生动演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广东河网密布,在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响之初,全省面临着消除9个劣Ⅴ类国考断面的艰巨任务。
  “近年来广东高规格推动治水,带头‘啃最硬的骨头’,各地各部门齐心攻坚,坚持系统、科学、依法治水,实施控源截污,补齐治污基础设施,才有了这样好的效果。”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李新科介绍说。
森林覆盖率持续提升
  水质从良到优的跨越性变化,仅是广东生态环境全面提质的一个侧面:大气中PM2.5平均浓度连续3年达世卫组织第二阶段目标,全省单位GDP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等排放强度显著下降,森林覆盖率持续提升……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认为,生态环境的优化,除了保护和治理的力度加大,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广东省坚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高质量发展取得阶段性进展。
  日前召开的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强调,要突出绿美广东引领,高水平谋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广东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更优美。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广东一直在路上。(张子俊 黄应来)
 链接:
广东建成碧道逾5200公里
  1月10日,记者从省河长办获悉,2022年广东万里碧道建设高质量推进,建成碧道2273公里,全省累计建成碧道逾5200公里,幸福河湖建设进展顺利,水经济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河湖治理综合效益加快释放。
  根据《广东万里碧道总体规划(2020—2035年)》,我省计划用10年时间,建设总长1.6万公里,集安全行洪通道、自然生态廊道、文化休闲漫道、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为一体的万里碧道。2022年,广东将“推进万里碧道建设”列入“2022年省十件民生实事”,作出“打造绿色水经济新业态”的决策部署。随着碧道建设的持续推进,原来一些“臭水沟、酱油河”,如今已经变成了水碧岸美的生态廊道,成为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如东莞市厚街镇的史涌,随着河湖治理与碧道建设工作的扎实推进,黑臭水体一去不复返,“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景象再现,岸边水草丰美、绿树成荫,漫步道、跑步道与骑行道十分舒适,有的地方设置了景观廊架、康体设施、亲水平台等设施,让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享受人水和谐好风景;江门的城央绿廊碧道下沙公园,曾经是江门市最大的疍家人聚集地,也是城市中心最大的棚户区、最大的水安全隐患点。结合碧道建设,下沙疍家居民“洗脚上楼”,破旧棚房全面拆除,河道堵点逐一打通,曾经的水安全隐患点蝶变为供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城市客厅”。
  与此同时,碧道建设与河湖综合治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仅改善了河湖环境,也大大激发了周边绿色水经济的发展潜力。茂名高州根子河荔乡水韵碧道的建成,直接带动了沿线乡村“夜经济”的兴起;在茅洲河畔,旧工业物流园变为科技展示与生态体验交融共生的科技公园,随着碧道纵深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高校相继入驻;漫步东莞华阳湖,昔日黑臭的“龙须沟”已是国家湿地公园,环境优美的水乡吸引科技项目落户周边。
  据介绍,在河湖长制工作的大力推进下,河湖专项治理纵深推进,2022年我省录入水利部系统的2100宗“四乱”问题和664宗“碍洪”问题,已全面完成销号整治,两项行动累计清理违规侵占河湖的建筑物面积188.5万平方米,腾退被侵占的河湖管理面积2200多万平方米,清理非法占用河湖岸线长度200公里,清理垃圾废弃物等32.6万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省大江大河干流水质优良,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高于国家年度目标值,为接下来我省持续推进碧道建设、打造绿色水经济新业态、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省河长办表示,未来将充分发挥河湖长制平台作用,做好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底线思维,强化日常监管,打造空间完整、功能完好、生态优美的河湖水域岸线;二是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深入推进河湖整治专项行动,推动河湖水环境持续改善;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推进万里碧道建设,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四是坚持守正创新,系统谋划稳妥推进水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广东绿色发展的新引擎。  □李赫
  经过整治,白沙涌消除黑臭,水质指标逐年好转,基本达到五类水标准。         图片来源:大沥电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