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9版: 畜牧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三大原因导致奶业“寒冬”
奶牛业出现倒奶、喷粉、杀牛现象?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2月09日
版次:
09
当前奶牛场面临饲料成本高、牛奶行情低、乳企采购减少等多重问题。
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峙贤
春节前夕,多家媒体报道河北、内蒙古、山东等地出现“倒奶杀牛”的现象,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南方农村报记者对行业人士进行了采访,为乳业度过寒冬提供更多的声音与思考。
养殖户止损过冬◥>
倒奶亏损4000元/吨
“年都没过好”,河北邯郸的奶牛养殖户老杨过年前卖掉了一半的奶牛,年后依旧感到焦虑。“原料奶的价格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走低,从那以后就不再盈利了”,老杨告诉记者,自己农场的原料奶成本接近3900元/吨,高于收购价,现在亏损都卖不出去,牧场有80多头牛,一个月就要亏掉几万元。
摆在奶农面前的只有三条路:倒奶、喷粉或是卖牛。
据行业人士介绍,喷粉指的是通过自动化、无菌的机械流程,将原奶通过烘干等方式混合成奶粉,一般的比例是8吨鲜奶制成1吨奶粉。
记者了解到,网络上盛传的倒奶杀牛不完全准确,真正把奶倒掉的农场很少,多数选择的是代加工喷粉;但杀牛或者卖牛的养殖场的确实不少。“如果选择倒奶,一吨奶要亏掉接近4000元,但问题是每天都会产奶,持续亏钱,实际上很少有人这样做,选择喷粉和卖牛更划算”老杨说。
河北的经销商韩金海向记者透露,奶农会留下部分奶粉饲喂犊牛,剩余的只能选择低价销售。据了解,一吨奶粉喷粉成本约3.8万元,而售价只有2.7万元左右,每吨奶粉约亏损1万-1.2万元,折合成原料奶亏损约1500元/吨。显然,喷粉比倒奶划算。有行业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几乎不会有人直接倒掉新鲜的牛奶,但原料奶保质期短,一旦滞销变质只能被迫处理掉,这也会造成大众对倒奶的误解。
也有不少养殖户选择杀牛(卖牛),“虽然一头要亏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但长痛不如短痛”。最终老杨卖掉了一半奶牛,留下最高产的部分,等待行情转暖。
倒奶背后的原因◥>
产能旺盛遭遇消费滑铁卢
奶业寒冬的背后,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郭勇庆博士认为主要有三点原因:
一是巨头扩张,挤压中小牛场生存空间。2017年乳品企业开始争夺上游奶源,随着低温奶的火热,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蒙牛、伊利、君乐宝等一线乳企将众多优质奶源基地收入囊中。经过近5年的并购和自建牧场积累,当前国内第一梯队的乳品企业,已经基本实现“奶源自由”,切断了众多奶农的销路。
郭勇庆告诉记者,原奶的收购权和定价权主要由乳品加工企业掌控,中小牧场在奶价上没有发言权,“奶少时抢奶、奶多时拒收”,很难达到平衡。当奶制品滞销时,乳品企业优先收购自建牧场的奶,社会牧场就成为被淘汰的对象。
二是养殖成本飙升。据郭勇庆介绍,2022年进口燕麦草超过3500元/吨,优质苜蓿草接近5000元/吨,豆粕一度涨至6000元/吨,奶牛饲料成本高涨。此外,牧场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也在增加奶牛饲养成本。“奶价低于4200元/吨及单产低于30公斤的牧场已经开始亏损”,郭勇庆如是说。
三是误判行情趋势,旺盛产能遭遇消费滑铁卢。广东省奶业协会秘书长汪翔认为,2021年国内奶业形势不错,牛场全面扩产。然而2022年新冠疫情造成终端消费遇冷。凯度消费者指数中国城市家庭采样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液态乳品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长只有1.7%,而2022年原奶总产量同比增长6.8%。从原奶到加工的暂时性产能过剩,导致企业库存加大。
协会助力纾困◥>
行情拐点或于5月份出现
虽然不是传统乳业大省,但长期奶价坚挺的广东这次也受到了影响。汪翔告诉记者,广东原料奶价格在5000元/吨以上,但由地缘决定的用地和环保等各项费用高,防暑降温费用高,且产奶量低于北方产区,原奶生产成本要高出不少。
春节前,有关部门迅速出台纾困政策。广东省奶业协会于1月9日发布2023年度生鲜奶收购指导意见,上半年鲜奶收购指导价不低于5200元/吨。
虽然政策有助于缓解奶农的困境和拉平奶业优势区和非优势区政府扶持力度的差异,但真正脱困取决于消费回暖和牧场原奶生产成本的把控。夏季是广东乳品消费旺季,汪翔认为,如果之后国内疫情稳定向好,转机可能会在5月份出现。郭勇庆认为,目前国际奶价较高,随着国内疫情的缓解,奶制品消费会逐渐恢复,再加上饲料原料价格逐步稳定,恢复需要的时间应该不会超过1-2年。
度过寒冬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行业自救。“一方面,乳企在行业艰难时期,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保护奶农利益;减少使用进口大包粉,避免过度包装、减少广告投入等成本;在做好本地市场的同时,想办法让产品增加销路。另一方面,牧场要群策群力,内外兼修,不断提高奶牛饲料转化率和繁殖率,尽力压缩开支,静待奶业复苏!”郭勇庆为行业加油打气,“行情再差,也有赚钱的牧场。”
当前奶牛场面临饲料成本高、牛奶行情低、乳企采购减少等多重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养户惜售抬价 猪价全线上扬
上一篇:
下一篇:
养户惜售抬价 猪价全线上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