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1版: 健康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转化治疗”助力根除晚期巨大肝癌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2月09日
版次:
11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通讯员 林伟吟 刘文琴
得了晚期肝癌无法手术,是否还有其他救命的办法?57岁何叔右肝多个巨大肿瘤,肿瘤直径超过30厘米,已经侵犯到大血管,错过手术时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胆胰外科副主任周泉波教授团队为其开展转化治疗,即先通过介入+免疫+靶向治疗,8个月后肿瘤明显缩小,再行腹腔镜根治性手术切除,将晚期肝癌的“不可能”变为“可能”。何叔术后随诊半年多来,多次复查肿瘤指标处于正常水平,CT未见复发征象,身体恢复理想。
转化治疗8个月缩瘤
2021年,何叔因腹痛在当地医院就诊,发现右肝多个巨大肿瘤,肿瘤直径超过30厘米,同时合并有大血管的侵犯,以及淋巴结转移的可能,诊断为晚期肝癌,已经失去手术机会,预期寿命不足半年。为求一线希望,何叔辗转求医,慕名找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胆胰外科周泉波教授团队。
入院后,周泉波教授为何叔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其难题主要在于肿瘤巨大并有血管侵犯,手术无法根治性切除,且切除后剩下肝脏的体积不足以代偿。基于这种情况,周泉波教授向何叔提出了转化治疗方案,即先通过介入+免疫+靶向治疗,将肿瘤缩小,同时使正常肝组织增大,待时机成熟再予根治性手术切除肿瘤。
何叔顿感绝处逢生,和家人商量后同意了该治疗方案。2021年6月开始,他每个月进行一次转化治疗,疼痛减轻很多,状态也越来越好,复查肿瘤明显缩小,甲胎蛋白(AFP)肿瘤指标持续下降。
腹腔镜手术完整切瘤
2022年2月份,何叔复查CT,肿瘤总体积已经缩小超过一半,剩余肝脏体积也明显增加。周泉波教授随即组织了全院多学科会诊,经过充分评估,何叔原发肿瘤缩小,身体情况良好,可以耐受手术。然而,当周泉波教授告诉何叔这个喜讯时,何叔却拒绝了手术。原来,他的岳父曾在20年前做过肝癌手术,因手术当天大出血死亡,给他造成巨大的心理阴影。
了解情况后,周泉波教授耐心地给何叔讲解了手术方式、治疗的利弊及风险。手术计划通过微创进行,最大可能减少创伤。尽管手术风险存在,但手术机会也是昙花一现,现有的靶向、免疫治疗已经不能缩小肿瘤,如拖延时间,可能将失去最后的手术机会。
经过医生耐心沟通,何叔终于下了决心。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2022年3月12日,周泉波教授团队在腹腔镜微创下切除了何叔右半肝的巨大肝癌,手术顺利,时长4小时,术中出血不足200ml。
术后病理学检查提示右肝中分化肝细胞癌,伴大片出血、坏死,并见钙化,肿瘤大小约13cm×10cm×9cm,侵犯至肝被膜下,未见明确脉管内癌栓,肝切缘未见癌,12组淋巴结未见转移。术后复查肿瘤指标正常,未见手术并发症。术后7天,何叔顺利出院。
出院后,何叔依约定期返院继续化疗、靶向免疫治疗以巩固疗效。多次复查甲胎蛋白均处于正常水平,复查CT未见复发征象。随诊至今,何叔精神饮食睡眠良好,体重也增加了不少,生活质量满意。
晚期肝癌治疗新策略
周泉波教授介绍,肝癌是一种来源于肝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中国肝癌发病人数在恶性肿瘤中排第五位,但是死亡人数排名第二,究其原因,主要为肝癌发现时往往已发展为晚期,失去手术机会。
对此难题,国内外学者开辟了晚期肝癌治疗的一个新策略,即肝癌的转化治疗。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胆胰外科付志强副教授表示,目前普遍认为,肝癌的治疗仍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对于某些中晚期患者,手术切除风险大,根治性切除可能难以实现。“转化治疗”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旨在将初始不可切除的肝癌转化为可切除的肝癌,是中晚期肝癌患者获得根治性切除和长期生存的手段之一。
周泉波主任指出,具备高超的腹腔镜微创技术和优秀的术后管理团队是完成此类复杂疑难肝肿瘤手术的关键,微创手术创伤小,加快了患者术后的恢复。通过介入联合靶向及免疫的转化治疗,晚期肝癌患者也有机会获得治愈性手术切除,从而大大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经过转化治疗8个月,右肝肿瘤明显缩小。
上一篇:
下一篇:
广东职工医保 亲情账号上线
上一篇:
下一篇:
广东职工医保 亲情账号上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