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4版: 南方农村报创刊60周年特别报道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做优新闻舆论产品 做强媒体智库服务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编委,南方农村报社党委书记、主编严亮谈融合转型路径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2月16日
版次:
04
60年前,一张专门为农民而办的报纸在广东省城横空出世;60年间,这张报纸不断裂变生长,这家媒体不断融合转型;60年后,它以熠熠生辉的“农字号”,傲然立于新型主流媒体阵列,以全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新格局,向外界展示全新的——南方农村报。
在南方农村报(下称“南农”)创刊60周年之际,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编委,南方农村报社党委书记、主编严亮接受记者专访,详解南农融合转型与主流化路径。
□南方农村报记者 肖婉琦
初心使命◥>
牢牢占据“三农”舆论主阵地
记者:南农迎来了60岁生日,回望来路,这是一段怎样的历程?
严亮:南农走过的岁月,是风雨砥砺的一甲子,也是春华秋实的一甲子。回顾报史,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张报纸不断裂变生长、不断融合转型的过程。1963年,《南方日报农村版》由时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省委第一书记陶铸推动创办;1980年复刊定名为《广东农民报》;1994年更名为《南方农村报》;2002年,增刊创办《养殖宝典》;2011年,杂志更名为《农财宝典》;2012年,报社新媒体部门成立。发展至今,南农构建起“报、刊、网、微、端、屏”六位一体的全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新格局,早已不再只是一张报纸。
对于一家“农字号”媒体,这也是一段从“非主流”到“新主流”的主流化进程。从办报口号的变化可以一窥南农的“主流化”志向。复刊之初,我们喊出“乐为群众服务、敢为群众说话”的口号;改版后,口号更新为“专门为农民说话、专业为农业服务”;2005年开始改为“新农村推动力”;今年迎来创刊60周年,我们喊出了“兴农力量·时代担当”的全新口号。事实上,每一次的口号更新,都是对时代召唤的积极回应,都是为了扛起更重大的责任,托起更高远的志向。正是与时代的同频共振,让南农不断向主流媒体队列迈进。尤其是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南农从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的站位高度,进一步加快主流化步伐,努力往智库媒体方向转型发展,积极做好党委政府的参谋。2017年,在省委农办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指导下,南农牵头成立了广东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将其打造成为集团十大智库之一。从服务“三农”中心工作的格局与实践来看,南农已蜕变成为新型主流媒体,不再是一家行业“小报”。
记者:作为“农字号”媒体,南农得以转型成为新型主流媒体的基因是什么?南农的独特价值源于哪里?
严亮:南农隶属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作为南方日报的第一张子报,党媒属性与生俱来,这是深植于南农的基因。南农的主流化之路,从根本上讲,是在对党媒基因血脉的赓续传承中,牢牢占据了“三农”舆论的主阵地。
在主流媒体中,南农的独特性首先在于,它是一张专门为农民而办的报纸,立足广袤大地,承载乡土情怀。铅字墨香与泥土芬芳交织,成就这份报纸的独特气性。南农创刊之初,陶铸同志曾作出重要指示:“讲农民真正要讲的话,帮助农民正确解决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农民喜欢读,喜欢听,读了听了觉得有益,像吃了一份思想上的营养餐。”牢记这份嘱托,一代代南农人前赴后继,扎根农村一线,深入农民群众。对于南农人,脚下沾有多少泥土,笔下就有多少真情;唯有向下深深扎根,方能向上拔节生长。
一路走来,南农始终坚守“姓党为农”的初心使命,在“三农”领域发挥独特价值。纵观这60年,是坚持为“三农”鼓与呼的60年,是与广大农民同呼吸、共命运的60年,是见证、记录并参与、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变革的60年。南农深耕农产业数十年,服务产业链上下游,在畜牧、水产、种植、种业等10多个农业垂直细分领域打造了全国领先的影响力。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南农从多个方位筑高了“三农”媒体的门槛。
融合转型◥>
传播力是不变的立身之本
记者:这些年,传统媒体转型殊为不易。面对新媒体的挑战,南农不仅在变革大潮中站稳了脚跟,还牢牢占据了“三农”舆论阵地,背后有何支撑力量?
严亮:对于媒体,无论在什么时代,传播力是不变的立身之本。集团高度重视传播力建设,黄常开书记反复强调,没有传播力就没有一切。“三农”媒体也不例外。尤其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系列“三农”政策需要广泛传播,众多先进典型需要大力宣传,大量农业科技需要普及推广,这些都得依靠媒体的传播力,才能抵达田间地头,才能传进千家万户。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播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近年来,南农紧跟集团传播力建设步伐,在“移动优先、数据优先、用户优先”战略指引下,逐步完善媒体平台布局,不断扩展多元传播渠道,积极丰富融媒体产品形态,目前全网新媒体总用户破亿,在农业垂直细分领域拥有多个百万级粉丝的头部大号。总的来看,南农传播版图的扩张,一方面是通过自建平台和进驻平台,整合传播资源,开拓传播疆土;另一方面是通过深耕垂直细分领域,与农产业深度融合,强化专业领域影响力。事实证明,新媒体事业在农村地区大有可为,尤其是短视频和直播等新业态的兴起,可以说是深刻影响了广大农村用户获取资讯的习惯。南农在完善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推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产品建设,培育了一批“网红”主播,在政策解读、时事评论、产经分析、带货助农等方面发力,打造了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短视频产品和直播栏目。
南农也积极融入集团打造的南方
+
客户端,一方面依托平台扩大在全省各地政务体系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为平台导入了“三农”领域的巨大流量,形成共融共赢局面。比如2021年4月,广东首次表扬乡村振兴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南农第一时间在南方
+
推出“点赞广东乡村振兴先锋”活动,吸引参与用户超百万、点赞量破亿,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为广东乡村振兴“三年取得重大进展”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记者:您在前面提到,南农加快主流化步伐的一个重要动作,就是推动智库媒体转型,如何理解这一动作背后的意义?在智库媒体建设方面,南农走出了怎样的路径?
严亮:首先,为什么要以智库媒体建设为抓手来加快主流化进程?对于南农,这既是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增强媒体竞争力的重要路径,又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彰显媒体价值的关键之举。党中央高度重视新型智库建设,乡村振兴工作迫切需要智库支持,这为媒体融合转型指出了重要方向,身为党媒,我们更应主动作为,积极打造“三农”领域专业媒体智库,做党委政府可依靠力量,由此走出一条媒体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
那么,这是一条怎样的发展路径?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这正是南农所积极探索的方向。“新闻+”模式,新闻居首位。作为媒体,我们以新闻“起家”,也始终坚持以新闻“当家”。前面谈到,筑牢舆论阵地,必须增强传播力,而传播力的根本在于内容生产力;倘若缺乏优质内容支撑,媒体的传播力也就无从谈起。
近年来,南农坚持新闻生产和智库建设“两手抓”,致力于做优新闻产品和智库产品两大内容产品。智库建设上,重点在政策研究、内参报告、第三方评估、理论提炼等方面发力,打造了乡村振兴第三方评估、乡村振兴参阅和农财智库等拳头产品。从实践情况来看,新闻报道可以衍生出智库产品,产生“1+1>2”的效果。比如,围绕粮食安全、“九大攻坚”等广东“三农”领域重点工作,我们记者在深入开展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不仅开展舆论监督报道,还及时向省委省政府递交内参报告,在传导责任、推动问题整改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扎实的调查研究还为乡村振兴顶层设计优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这就是以多元手段服务好中心工作。
归根结底,“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模式的关键还是在内容建设,或者可以称作“泛内容”建设。商务方向的创意产品也是重要内容产品。比如,广东在全国首创的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产业园,是服务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第一个功能性产业园,南农作为牵头实施主体,通过“传媒+文化”赋能农业品牌,策划了一系列创意产品,开展了一系列品牌推广活动,并不断总结提炼农产品品牌营销模式。我们的根本宗旨,是打造一个服务全省乃至全国农业品牌的高端智库,所以要在品牌服务实践过程中思考、总结、提炼,源源不断推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也用实践丰富理论。
奋楫扬帆◥>
打破边界是无畏前行的力量
记者:对于南农来时的路、脚下的路,您都进行了很好的梳理。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南农可以从这些探索中汲取哪些经验或前行的力量?
严亮:古人说“三十而立”,在我看来,南农六十芳华,正当而立之年。但南农的“立”,是破而后立的“立”;而所谓“破”,是指南农在深度融合转型中实现“破界出圈”。南农的探索,就像是一场向蓝海挺进的远航;敢于打破边界,就是指引它无畏前行的力量。总结起来,南农打破的“四大边界”,即传播边界、区域边界、城乡边界和产业边界。不破不立,只有打破边界,才能真正实现跨界融合,才能链接整合多元资源,从而增创“三农”媒体新价值。
打破传播边界,是全媒体时代增强传播力的关键所在。当前南农构建起了全媒体传播新格局,但新媒体时代瞬息万变,新的技术、新的传播手段层出不穷,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紧跟媒体变革大潮,不断加强传播力建设。
打破区域边界,事实上是南农强化传播力建设的成果。在业务发展上,南农立足广东、服务全国、勇闯世界。我们的服务已经覆盖广东各地县域,到达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如今还走向了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南农要持续对外讲好广东乡村振兴故事,努力将更多“粤字号”农产品推广到全国甚至全球。
打破城乡边界,是南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使命。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关键在于畅通城乡要素循环。南农通过搭建服务平台、链接资源要素,一方面对接城乡需求、打通全产业链,促进产销对接;另一方面导入外部资源,参与乡村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未来,在推动品牌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方面,我们还需继续强化平台建设和品牌建设,为城乡融合发展聚集更多资源要素。
打破产业边界,是南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孜孜追求。南农的“产业跨界”,体现于“传媒+农业+文化+电商”的农业品牌建设实践,也体现于“传媒+农业+文化+旅游+金融”的乡村振兴综合体建设实践。我们正在打造的南方报业农业公园,可以说是媒体向现代农业、金融、旅游、研学、康养等产业的全方位进军,但目前仍在起步阶段,漫漫征程,惟有奋斗。
记者:您指出,“办报口号的更新是对时代召唤的回应”。新时代向媒体发出了怎样的召唤?南农在创刊60周年提出“兴农力量·时代担当”的新口号,接下来要如何践行以回应时代召唤?
严亮:我们南农何其幸运,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春天迎来了创刊60周年。兔年首个工作日,“广东新春第一会”吹响了高质量发展冲锋号;2月13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擂动了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催征鼓。
新时代,新使命,新作为。南农也要锚定高质量发展,奋楫扬帆,乘风破浪,探索远洋,开发蓝海。围绕省委省政府部署的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大力发展海洋牧场、深入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中心工作,发挥深耕广东县域、深耕农业产业的优势,进一步做优新闻舆论产品,做强媒体智库服务。既要继续强化内容建设,努力输出高质量产品,又要不断创新服务手段,全方位提升服务能力,为中心工作提供高质量服务。
谋事在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提高业务能力,勤学习、多锻炼,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南农的高质量发展,要靠南农人来拼搏。希望越来越多的南农人在时代的召唤下,努力成长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在服务大局过程中,真正发挥兴农力量,真正彰显时代担当。
上一篇:
下一篇: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