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脚下沾泥 心中有光

全国涉农媒体将齐聚广州共同研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媒体担当”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2月16日版次:05

  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每年组织会员单位记者赴全国各地乡村一线采访,共同记录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连续二十年聚焦“三农”。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实“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要求,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于2月18日联合主办2023三农媒体峰会暨南方农村报创刊60周年座谈会,深入研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媒体担当”这一主题。
  2017年以来,涉农媒体聚焦乡村振兴大业,深耕三农垂直领域。涉农媒体记者发挥优良传统,长期奔走乡村一线,采写了无数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优秀作品,用真情记录了新时代山乡巨变,向社会全面展现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勃勃生机。
  乡村振兴,媒体先行。涉农媒体站在新起点上,报道手段愈加丰富,传播成效愈加明显,媒体融合愈向纵深发展。坚守、机遇、挑战,涉农新闻宣传工作进入新阶段,涉农媒体稳稳扛起“三农”新闻宣传主力军的职责使命。

□南方农村报记者
唐瑞谦 洪畅


  常年奔走乡村一线
为农民说话是使命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涉农媒体迎来了“黄金时代”。2017年以来,无数“三农”媒体人践行“四力”,奔走乡村一线,把策划报道和主题报道做细做深。
  为见证、记录中华民族脱贫奔小康的伟大历程,《农民日报》派出30余名骨干记者,深入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进行蹲点采访,推出《特困片区脱贫记》系列报告文学,全景再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波澜壮阔的减贫历程。
  《山西农民报》连续7年派遣编辑、记者深入到全省的农村一线住村采访,走遍全省50个县的80个贫困村,住村天数累计达到160天,行程超过了5万公里,采写稿件100余篇,塑造了“山西故事”的特色新闻品牌和一张亮丽的名片。
  《农村信息报》讲活讲深讲透浙江“三农”故事,先后推出“老乡说小康”“追寻红色记忆 逐梦乡村振兴”“推进强村富民 迈向共同富裕”等重大主题报道。
  《四川日报农村版》在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阶段,深入四川农业大学,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题进行一线蹲点采访,及时推出《让每一名毕业生就好业——四川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蹲点调研记(上)(下)》全媒体系列报道。
  “为农民说话,让农民说话,说农民的话”是涉农媒体共同的使命情怀。农民日报社社长何兰生提出涉农媒体要找准“公共事件的三农切口,三农事件的公共出口”。
  近年来,《农民日报》先后创办了“三农微评”“仲农平”“三农大家谈”等评论品牌,从基层视角出发,在重大时事、农事节点推出重磅评论,直面农业农村领域的鲜活事例和典型案例,用简短有力、浅白生动的的亲民言语剖析基层问题,推动农民日报以政论形式呈现对基层社会的观照,充分发挥“三农”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为涉农领域新闻评论形式的新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去年,评论《全域静默,庄稼无法静默》等成为爆款。《南方农村报》的“兴农评”、《农村大众报》的“田野新语”等评论专栏也是各自领域的翘楚。


  创新融媒手段
筑牢舆论阵地

  面对技术迅速迭代、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媒体格局深刻改变的时代课题,传统媒体纷纷转型,谋求全媒体融合发展。涉农媒体在这大时代背景下,打破传播边界、产业边界、城乡边界、区域边界,打通纸媒与网媒两个舆论场。
  以《农村信息报》为例,其依托浙报集团融媒平台资源,量身打造融媒体采编云平台,全面贯通“浙农号”新闻客户端、《农村信息报》等自有媒体的采、编、审、签、发等环节,大幅提升采编工作效率和数字化水平。同时,该报坚持移动优先战略,探索短视频评论、动画制作等新闻报道形式多元化,持续深入推进融合发展。
  《甘肃农民报》在2022年建成了融媒体指挥平台、直播间和视频制作室,可以开展现场访谈、视频直播、拍摄和制作,实现了一次采访,多次编发,从物理融合向化学反应迈进,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
  《农民日报》《四川农村日报》《南方农村报》《农村大众》《山西农民报》《陕西农村报》等也都根据自身特点,建设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三农频道及抖音、快手号等第三方平台为一体的融媒矩阵,以文字、图片、短视频、海报、H5等形式进行“海陆空”立体宣传报道,传播成效愈加明显,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全媒体平台属性、读者群体千姿百态,依托新技术新平台,把编辑记者在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沉淀和策划判断能力,转化为移动传播时代内容生产的源动力,就显得特别重要。
  《陕西农村报》就在进一步做强自有媒体平台过程中,大力推进采编改革,最大限度地留人、引人、育人,按照新媒体的理念和规律加强人才培训力度,要求行业新闻记者不仅要有生产性知识,还要对整个产业发展的态势有所了解,甚至要对采访对象的人文关联性信息做一些储备。


  探索“媒体+”模式
投身乡村振兴大潮

  涉农媒体不仅是乡村振兴的报道者,也是参与者和推动者。“新闻+政务商务服务”模式的积极探索,让涉农媒体迎来新机遇。
  《四川日报农村版》积极提供政务服务,联动线上线下,以主题活动为抓手,以策划促效益。2020-2021年,《四川日报农村版》连续两年和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举行“‘进园区看变化’主流媒体采风活动”,持续扩大融媒品牌影响力。
  《山西农民报》则打造了在山西省有影响力的农业科技网络直播课堂——“晋农宝”、农特优产品网络销售平台——“晋农惠”。同时成立乡村振兴专家团,开启“媒体+”服务乡村振兴的全新探索,先后组织专家教授走进山西省乡宁县西坡镇、文水县南武镇、盂县华北奕丰生态园开展社会化服务,多次下乡送科技送信息送服务。2022年8月在山西省乡宁县西坡镇举办产业发展论坛,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南方农村报》更是线上线下频繁联动,将融媒报道、创意视频、品牌广告、直播讲座、数据服务、市场策划、行业培训、乡游研学、智库调研、高端论坛、展会展览、产销对接等做得有声有色。
  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的战略部署。涉农新闻宣传工作进入到新阶段,涉农媒体更应勇担当。各地涉农媒体正加强创新,不断为自身赋能,积极探索服务“三农”、转型发展的新思路、新对策,持续传递“三农”正能量,当好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我们要稳稳扛起三农新闻宣传主力军、‘挑大梁’的职责使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秘书长余向东说。
  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每年组织会员单位记者赴全国各地乡村一线采访,共同记录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