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买会员才能好好看电视? 平台“套娃式”收费遭诟病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3月18日版次:04
  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维康

  如果想要在电视上畅通无阻地观看所有节目,你算过多少钱吗?答案是最少1892元。
  爱奇艺星钻VIP(428元/年)、芒果TV全屏会员(488元/年)、腾讯视频的超级影视SVIP(488元/年)、酷喵VIP会员(488元/年),其中还不包括有线电视费、宽带费以及部分应版权方要求的付费电影、体育赛事等等。
  看电视剧开一个会员、看动画片开一个、看综艺开一个、投屏开一个;手机开了电视还得开……网络上关于电视收费的吐槽一波接着一波。
  年初,来自山东的抖音用户“小乖”发布了一条吐槽智能电视视频APP收费高的视频。“有没有人管管电视这个事啊?所有的东西都需要花钱,再这样搞下去的话,以后大家都不买电视了。”截至3月15日,这条视频已获得206万的点赞、13万的评论。
  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电视会员”关键词,相关投诉有7958条。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其中涉及智能电视平台“套娃式”收费、在线会员服务领域等问题。
电视端会员比手机端会员收费高五成
  如今,智能电视大多内嵌许多视频APP,消费者往往需要为APP单独充值会员,才能收看相对丰富的内容。然而,同一个视频平台旗下又分为手机端和电视端会员,后续想要解锁不同频道、不同内容,或面临不同等级的会员充值服务。“一充再充”如同套娃一样,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前段时间电视剧《狂飙》大火,李女士兴冲冲买了爱奇艺手机客户端一个月的会员。看了两集觉得手机屏幕太小,想在电视上观看,却发现会员无法登录,问了孩子才知道,原来买错了会员,应该买那个贵的,手机和电视都能看。“我们老年人不懂这些,以为买了会员就可以看电视剧了,哪里知道手机和电视是两码事。”没办法,李女士只得又拿起手机继续观看。
  记者整理发现,爱奇艺在电视端可用的星钻VIP,价格为428元/年,这比手机端238元/年高出了190元。优酷在手机端看的VIP会员258元/年,而投放到电视端的酷喵VIP会员488元/年。腾讯视频在手机端收费238元/年,电视端超级影视SVIP收费348元/年。以上三个平台的电视端均比手机端收费高出50%以上。
  会员“套娃”不止于此。2022年12月,鲍女士新买了一台海信电视,她在预装的聚好看平台上购买了奇异果会员,发现不能在电视上的银河奇异果APP上使用。她将此事投诉在“黑猫消费者服务平台”上。聚好看平台回复:消费者购买的为海信聚好看的奇异果VIP,无法在第三方应用中使用。
  “明显是误导消费者,这就是欺诈行为。”鲍女士很气愤。
  一位消费者在“黑猫消费者服务平台”平台写道:TCL电视预装大量内置APP,且无法卸载,与宣传的内存不符,欺骗消费者。然而TCL客服并没有对此做出回复。
牌照方、内容平台和电视厂商存在利益纠葛
  面对消费者的合理诉求,智能电视行业为何整顿如此缓慢?究其原因,电视厂商、牌照方和内容平台在电视产业市场上三足鼎立、三方分成,利益错综复杂。
  互联网电视产业链可以分为三个大环节——牌照方、内容提供方和电视厂商。牌照方,指的是内容牌照商和集成平台牌照商。
  2010年底开始,广电总局先后向中国网络电视台、上海广播电视台、广东广播电视台等七家电视台发布了互联网电视集成服务牌照。像爱奇艺、腾讯等视频网站,则属于有内容无牌照的内容平台合作方,只能与有牌照的机构合作,,获得进入互联网电视的“入场券”。相应地,这些内容平台需要将广告、会员收益与合作的牌照方分成。
  目前,电视机上的主流APP分别为:爱奇艺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合作推出的银河奇异果,优酷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合作推出的酷喵,腾讯视频与南方新媒体合作推出的云视听极光,以及哔哩哔哩与南方新媒体合作推出的云视听小电视。
  电视收费现象的背后,是各方利益纠葛的矛盾和混乱。内容平台不止和牌照方合作,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他们还与电视厂商合作,给未出售的电视预装APP。从目前的情况看,电视市场不再是单纯的电视厂商之间的竞争,而是硬件和软件厂商联盟的竞争。业内人士指出,预装应用后续的会员与广告收入,仍需要与硬件厂商分成,这部分的开支也不小。在这样的模式下,电视厂商、牌照方和内容平台就绑定在一起,瓜分着广告、会员收入。
  也有专家对电视收费现状有不同看法。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副教授王鹏曾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目前,智能电视市场竞争很激烈,更多情况下,电视厂商凭借硬件本身,并不怎么赚钱,厂商更多盈利是来源于后期的运营,比如会员付费、广告等。事实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内容付费如果不是特别过分或者过度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话,也是属于智能电视面向未来的一种商业模式。”
  前不久,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互联网电视工作委员会联合7大网络电视牌照商对外发出了《关于规范智能电视收费行为的倡议书》。其中倡议:杜绝“套娃收费”“套路收费”,畅通投诉、咨询和纠纷解决渠道,优化用户体验,设立常态化“免费专区”,努力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优质、丰富、免费的互联网电视内容产品,保障用户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权益。
  各方层层加码,买单的最终是消费者,期待倡议内容早日实现。对于视频平台而言,在追求内容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基础上,应兼顾用户体验,才能获得更大生存空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