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2版: 金融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远程理赔增效率 捐赠农机降成本
广东平安产险“保险+服务”织密农业生产“防护网”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3月18日
版次:
12
政策性马铃薯种植保险为种植户成本,也保产量。
南方农村报记者 梁煜
“投入成本那么高,还好有保险兜底,不然生产都难以为继了。”恩平市圣堂镇琛旺养殖场内,场长龚新国看着从广东平安产险拿到的保险理赔单据,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近年来,随着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进程不断推进,农业保险成为全面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要一环。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银保监局的指导下,广东平安产险充分发挥保险机制和金融科技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线上报案定损
“一星期就收到赔付款了!”
农业保险是农业生产的“压舱石”。2007年起,中央财政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同年,广东选择广州等8个地市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广东正式落地开花。
2020年6月,广东印发《关于大力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拉开了广东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序幕。随着广东农业保险“1+1+8”制度体系及“12+8+3+N”险种体系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农业保险对传统大宗农产品的保障水平不断提升,能繁母猪、仔猪、育肥猪等的风险保障额度大幅提高。
龚新国的养猪生意,也在全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得到充分保障。
“赔款真的很快,报案定损后不到一个星期就收到赔付款了。”提到政策性生猪保险,龚新国总是连连夸赞。
2021年12月以来,平安产险江门恩平支公司多次与龚新国签订了政策性生猪保险协议,目前已为其养殖场内1.2万头仔猪、600头能繁母猪和1.2万头育肥猪,累计提供了3390万元的风险保障。“我们只需自付11.67%或者25%的保费,其余都由政府补贴。”龚新国说,因为养殖户承担的费用少,像他一样积极参保的人不在少数。
更重要的是,农业保险的定损、理赔流程,正在不断优化和加速。“养殖场的防疫要求高,但现在理赔员通过爱农宝app,在线上就可以远程为农户定损和理赔。”平安产险江门恩平支公司负责人甄荣光告诉记者,农户发起报案后,农户和协保员用爱农宝就可以远程视频连线查勘、立案和定损,完成理赔工作。
“线上操作提高了赔付时效,也避免了人员进出养殖场带来的病毒传播风险,零接触查勘理赔已经成为承保养殖业的主流做法。”甄荣光说,2022年,龚新国所在的养殖场共触发赔付215次,包括死亡、疫病、极端天气等情况,该公司累计向他支付了赔款77.6万元。
“便捷的报案定损方式不仅提高了赔付速度,最主要还省事。”在恩平市马铃薯种植大户吕汉强看来,政策性农业保险让农业生产省了不少心。吕汉强在恩平市大田镇上南村共种植了600多亩的瓜果蔬菜,其中330亩用于种植水稻和马铃薯。每年冬季,冬种马铃薯很容易受因为低温、冻灾等减产。“好不容易种下去的马铃薯要么减产,要么颗粒无收,很让人头疼。”吕汉强说。
2022年冬季,大田镇气温跌破0摄氏度,霜冻导致成熟期的马铃薯产量锐减。不幸中的万幸,吕汉强购买了政策性马铃薯种植保险,在成熟期内,因自然灾害或病虫害等影响马铃薯产量时,该保险会根据马铃薯实际收成抽样测产,按照实际损失率进行赔偿。当损失率超80%,该保险会按赔付标准全额赔付,减少农户损失。2022年,吕汉强的马铃薯地共有241亩定损减产,平安产险恩平支公司累计向其支付了7.25万元赔款。
政策性农业保险织密了农业生产的防护网,而爱农宝app等新型定损、理赔工具的持续普及,预计让赔付时效提升超30%。“有了高效的赔付,生产更有底气了。”吕汉强说。
线下便捷农服
“有了碾米机,方便多了!”
“村里唯一的碾米机坏了,可急死个人。”2022年下半年,恩平市那吉镇黄角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剑明每天都在发愁。晚造水稻收成后,村里唯一一台碾米机因老化损坏无法使用,农民的稻谷要碾米成了大问题。
黄角村下辖19个村小组,最远的自然村距离村党群服务中心需要10多分钟的车程。李剑明给记者算了一笔时间账,如果住在黄角村最远的村小组,在骑摩托车的情况下,从村民家里到村口要近半个小时。“黄角村近山,从村里去到镇上都是盘山公路,如果是住得远的村民,要花大半天的时间才能完成碾米。”李剑明说。
彼时,恩平市农业农村局开展走访调研,来到黄角村后便了解到当地村民的实际需求和痛点。在恩平市农业农村局的牵线搭桥下,平安产险江门恩平支公司与黄角村积极对接,采购并捐赠了一台价值6万多元的碾米设备,解决村里没有碾米机的难题。
“有了碾米机,像过节了一样!”“好事啊!村里有碾米机方便多了!”2023年3月,由恩平市农业农村局和平安产险江门恩平支公司捐赠的碾米机成为了当地村民的“新宠”,村民高兴得合不拢嘴。碾米机正式投产后,村民便驮着大包小包的稻谷来到村委会旁边的厂房内碾米。李剑明说,有了碾米机,村民不用再跋山涉水去镇上碾米了,“去圩镇碾一次米可能要花40、50块,在村里碾米只用花10块钱,村委还能帮忙保管,一举多得。”
对于平安产险江门恩平支公司的快速响应,恩平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竖起了大拇指:“保险公司在保农作物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当地村镇最需要的东西是什么,才能把保障落到最细最实处。”
“2022年累计为500余户次农企、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近8.6亿元,累计支付赔款2285万元,根据农事需要捐赠多批防灾减损物资和农业生产设备……”平安产险江门恩平支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不仅根据当地产业特点探索产品创新,推出生猪、马铃薯、香蕉、蔬菜、花木苗木等多样化的保险产品,还坚持将农业保险服务从“事后理赔”向“事前减损”转变,不断提升农业保险服务地市的水平。
甄荣光表示,平安产险江门恩平支公司将继续以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广东全面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契机,为当地农企、农户提供更有质量、有温度的保险服务。
政策性马铃薯种植保险为种植户成本,也保产量。
上一篇:
下一篇:
“以房养老”投资骗局让老年人钱房两空
上一篇:
下一篇:
“以房养老”投资骗局让老年人钱房两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