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6版: 产业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广西荔枝:“荔”经千年 再焕新生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5月02日
版次:
06
位于钦州市灵山县新圩镇邓家村的灵山千年香荔,树龄超1500年。
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维康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新圩镇邓家村,树龄逾1500年的灵山香荔在暮春初夏时节开花坐果,老树焕新。灵山县800年以上的古荔树1500多株,百年以上的古荔树3万多株。荔枝古树,房前屋后,随处可见,历尽沧桑,却依旧年年挂果。千百年来,古荔树与钦州市大小村落相互守望,见证古往今来的岁月变迁,也为当地人以种荔枝为生的千年历史提供了鲜活依据。
丰收好气象,奋斗正当时。4月以来,广东茂名的荔枝吸引了全国人的目光,茂名荔枝释放的巨大潜能为全国荔枝产业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作为全国第二大荔枝主产区,广西近年的诸多“新动作”,透露出其在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动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雄心壮志”。
“荔”史悠长◥>
古荔树见证千年文化记忆
广西种植荔枝历史已超千年。“这棵灵山香荔的树干最大周长6.15米,需要四五名成年人伸手才能抱拢过来。”灵山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县水果生产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秦扬开说。
这棵千年古荔树是我国仅存的树龄最长的“灵山香荔母树”,《灵山县志》《广东荔枝志》均有记载。据测算,该树龄已达1500多年。目前树龄几百年的荔枝古树分布全市多个村落。
“古荔枝园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古荔枝树是重要的种质资源和天然的基因宝库,这些都需要保护。”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倪根金曾说,古荔枝园作为重要的农业景观,可以发展乡村旅游,增加附加值,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荔枝文化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也正是有了古树滋养,才有中国近现代艺术大师齐白石对钦州荔枝的念念不忘。齐白石一生五次远游,其中三次游历钦州,品尝钦州荔枝,结下深厚的荔枝画缘,创作了许多与钦州荔枝有关的诗画。他在《思食荔枝》写下那句“为口不辞劳跋涉,愿风吹我到钦州”点燃了无数现代人前往钦州的念想。
“荔”产丰盛◥>
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
时至今日,荔枝依然是广西最为典型的“土特产”之一,广西也依旧是全国荔枝主产区之一。从国家荔枝龙眼体系统计数据来看,2021年,我国荔枝种植面积约792.61万亩,产量约281.41万吨,广西种植306.08万亩,占全国38.62%,产量为97.84万吨,占全国34.77%。
广西荔枝主要分布在钦州、玉林、贵港、南宁、北海、防城港、崇左和百色等7个地市,钦州是广西第一、全国第二大的荔枝生产基地。据钦州市统计局数据,当地荔枝种植面积达113.44万亩,产量42.21万吨,荔枝标准果园82个。荔枝已是钦州现代农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以地级市为单位的话,荔枝产量茂名第一、钦州第二,以县为单位,高州第一、灵山第二。”钦州市政协副主席、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钦州综合试验站站长李云昌说。钦州与茂名一样,荔枝产业有着不俗的基础与潜力。
在广东,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荔枝卖出亿元富民产业,这给了钦州推动荔枝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启发。长期以来,钦州市政府高度重视荔枝产业发展,2022年6月,“钦州荔枝”区域公用品牌形象亮相,开启了打响钦州荔枝品牌、延长荔枝产业链的新篇章。
2022年底,钦州市政府发布《钦州市“一镇一品”建设三年行动方案》,重点发展以荔枝为首的9大特色产业,打造一批“一镇一品”强镇。其中提到,着力在品种改良、优化品种结构、发展电子商务、开展精深加工上下功夫。
“荔”种提升◥>
年高接换种近2万亩
“早不过海南,晚不过四川,而且品种单一。”谈起早年广西荔枝的尴尬处境,李云昌指出,多年来品种结构不合理,成熟期集中,导致钦州荔枝没有传播力,价格低迷,丰产不丰收等问题突出。
出现这一局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黑叶荔枝是做荔枝罐头最好的品种,加工后,果肉完整,色雪白,甚为美观。在20世纪90年代,钦州黑叶甚至能卖到13元/斤。
另一大原因是,大多引进的新品种与黑叶嫁接不亲和,无法通过高接换种直接实现结构调优。李云昌告诉记者,为破解嫁接难题,目前已成功培育出钦州红荔、英山红、北通红、贵妃红等新品种。
全市水果部门不断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优化荔枝品种布局,提高钦州荔枝品质。钦州市水果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黄海斌介绍,2022年来当地引进了仙进奉、冰荔、岭丰糯、井岗红糯、观音绿等优质品种。
钦州还在全市建立了一批高接换种示范点,并以市财政出资建立优质水果提升工程项目资金,重点支持荔枝高接换种,平均每年完成高接换种1333公顷。截至2022年5月,钦州市已累计完成了荔枝高接换种2万公顷,使中熟品种比例由70%以上优化到了48%左右,早中晚熟比例达到4:4:2左右,有效地优化了荔枝品种结构,拉长鲜果上市时间段。高接换种、绿色生产、荔枝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成为未来广西荔枝发展的主要趋势。
“荔”智升级◥>
科技点亮美“荔”振兴路
在灵山县旧州镇张高村委福基塘队,每到夜幕降临,荔枝种植基地果园里便亮起了“绿色之光”,整座果山星光点点,梦幻浪漫。这“绿色之光”是一种绿色高效的防控荔枝蒂蛀虫技术——“光驱避”技术。原理是利用荔枝蒂蛀虫的畏光性,通过夜间挂灯达到防虫的目的,是物理与生态防控有机融合,极大减少了农药用量。该技术在灵山县的推广面积不断扩大,是灵山荔枝出口基地首选技术。
荔枝保鲜是难题,在田头设置冷库是钦州未来亟待开展的工作。除了建设田头冷库,瞄准精深加工,拓宽荔枝产业链,提高附加价值也是钦州荔枝长远的出路。钦州荔枝逐步形成“种植生产、分级处理、贮藏保鲜、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支柱产业链。
在果干加工方面,核小肉厚的鸡嘴荔、灵山香荔、草莓荔等配合先进的烘烤工艺,抢占高端市场,避开了与境外产品在低端市场的竞争,特别是近年采用果茶工艺制作的荔枝干,基本保持了鲜果原有的风味,质量更上新台阶。在果汁加工方面,广西扶持培育了北海果香园这一亚洲最大的果汁加工厂,带动了一批下游终端企业。在产品研发方面,做好荔枝干、荔枝酒、荔枝醋的基础上,开发出荔枝果冻、荔枝巧克力、荔枝茶、荔枝月饼等新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荔枝产品附加值。
位于钦州市灵山县新圩镇邓家村的灵山千年香荔,树龄超1500年。
上一篇:
下一篇:
2035年广东竹 产值超1200亿元
上一篇:
下一篇:
2035年广东竹 产值超1200亿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