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3版: 茶叶专题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三茶统筹促振兴 粤茶产业绘盛景
2023潮州工夫茶大会将于12日启幕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5月09日
版次:
03
4月24日,潮州凤凰山上,大庵宋种开采。 □本版撰文/南方农村报记者 欧晓嫦 伍咏言 摄影/柯学潜
立夏至,茶歌了,品茗热。
广东春茶采摘工作已进入尾声,但品茗渐进高潮。4月上旬,中法元首在广州松园非正式会晤,潮州的凤凰单丛和清远英德的金毛毫火热出圈。5月12-14日,2023潮州工夫茶大会在潮州举行,广东好茶将再次成为焦点。
以 节 为 媒
构筑茶文化新高地
“宁可三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潮州人爱茶喜茶的真实写照,可见于人们无论何时何地的长斟短酌中。工夫茶文化由潮州民众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加工、流通、消费过程中融入当地民俗文化孕育而成,具备“和静精乐”的特点,传递潮州人热情好客、谦谦有礼的待客之道,蕴含潮州人讲究细节、精益求精的生活态度。
如今,潮州工夫茶不仅是潮州重要的文化符号和靓丽名片,也是广东特色茶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潮州工夫茶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4年,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入选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广东省首个入选的中国农业文化遗产。
2022年5月,潮州工夫茶大会首次举办,吸引了215家企业、612家专业采购商参会,国内外40余家媒体高度关注并深度报道。作为广东茶产业发展史上一次高规格、大规模的茶事推进会,工夫茶大会成为向世界展示广东茶产业最新成果的重要窗口。
5月12-14日,潮州工夫茶大会将再次举行。大会由潮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主办,紧扣“文化潮州·工夫天下”主题,以“好山好水好工夫”为口号,弘扬潮州工夫茶文化,打响凤凰单丛茶品牌,积极探索引领广东茶叶品牌走出去之路,促进国际茶文化交流,助推广东茶走向全国、飘香世界。
输出茶文化,潮州同步落子旅游业。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凤凰山迎来一波乡村旅游高峰——天池景区、叫水坑村、凤凰单丛茶博物馆等成为网红打卡点,既带旺了人气,也兴了产业、富了百姓。近年来,潮州深度发掘凤凰山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着力建设“凤凰山茶旅走廊”,连续多年举办凤凰单丛茶文化旅游节,探索出“旅游+茶+文化”的有效路径,通过“一片叶子”和“一条走廊”带动乡村振兴和村民致富增收。据相关统计,近三年来凤凰镇年均接待游客超800万人次,直接带动就业上万人,拉动产能超2亿元。
以茶促旅、以旅兴茶、茶旅共融的新业态不仅发生在潮州。全省不同地区结合本土的特色产业、资源,打造各式各样的旅游模式,茶文化旅游经济持续增长,茶文化旅游体验不断变化。
开平市大沙镇作为珠三角地区最大的茶产业基地,积极开发侨乡茶园生态休闲游路线,吸引不少游客前来享受田园惬意。揭西着力做好“茶叶+文旅”文章,目前已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线路6条、生态美丽宜居示范村147个、特色精品村42个。韶关举行茶文化系列活动,依托茶旅精品线路让游客在感受韶关茶文化魅力的同时,了解更多韶关红色文化、历史民俗故事……
此外,广东深入挖掘茶文化资源,支持各地举办斗茶大赛、茶艺大赛、茶文化论坛等活动,扩大省茶叶产业大会、潮州工夫茶大会、鹤山红茶文化节、凤凰单丛茶文化旅游节、丰顺高山茶文化节、仁化白毛茶开采节、韶关茶文化节、开平茶开茶节等特色茶文化活动影响,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知名度的粤茶文化品牌,充分展示粤茶文化,讲好粤茶故事。
以节庆搭台,打好文化牌,唱好经贸戏,一场场茶事活动接连不断,合力构筑粤茶文化新高地,让广东茶香飘四方。
特 色 明 显 炼就百亿产业集群
潮州产茶历史兴于南宋,发展于现代,其中潮安凤凰与饶平岭头是潮州单丛茶两大产地代表。凤凰山脉位于潮州市北部山区,常年温和湿润,雨水充沛,加之岩石土壤矿物质含量众多,造就了著名的凤凰单丛茶。其因“单株采摘、单株制茶、单株销售”的生产经营模式而闻名,独具“天然花香、特殊山韵”,素有“茶中香水”的美誉。
“恐高的不能来凤凰采茶。”凤凰山茶树之高,茶青要踩在梯子上才采得到。忙碌的春茶采摘季,约有上万名女工穿梭在凤凰山上,她们大都来自毗邻凤凰山的饶平北部和福建省周边地区,一个茶季下来能挣四五千元。
每年清明过后,在饶平县浮滨镇大小茶厂里,一场场春茶制作接力赛正在上演。刚采摘下来的茶叶被快速运到工厂,开始晒青、晾青等一系列制作工序,初焙过的茶青已有淡淡的蜜韵。2022年,浮滨镇茶园种植面积达4.8万亩,初制茶叶年产值近5.5亿元,茶农户均年收入超10万元。
单丛茶氤氲香气背后,不难窥见潮州茶产业的广阔版图。
目前,潮州着力打造广东省凤凰单丛茶跨县集群产业园等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凤凰镇等5个万亩茶叶专业镇以及100多个茶叶专业村等产业载体,育龙头、打品牌、带农户,构建起茶农、茶企、茶商“三位一体”的现代茶叶发展共同体。2022年全市茶叶种植面积24.12万亩,年产干毛茶3.01万吨,同比增加12.7%,毛茶产值73.18亿元,同比增加14.3%。
近年来,广东大力推进茶叶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和茶叶特色村镇建设,不断夯实粤茶产业基础,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截至目前,全省已建设21个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312个茶叶专业镇村,培育茶类区域品牌31个、“粤字号”农业品牌目录产品289个。广东2022年茶叶种植实有面积149万亩,产量16万吨。2022年全省绿茶、红茶、乌龙茶亩均效益分别为7786元、7274元、15869元,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支撑。
广东茶叶产业发展从注重总量增长,向更加注重茶类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和优质安全并重转变。目前,全省茶产业集群化发展特色明显,形成了以潮州、梅州为主产区的单丛乌龙茶,以清远、韶关、河源为主产区的特色红茶,以梅州、河源、湛江等为主产区的大叶种绿茶,以江门新会为主产区的特色柑普茶、柑红茶等优势产业集群。《广东省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要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优先支持茶叶等优势特色产业跨区域集群发展,建成一批结构合理、链条完整、布局集中、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百亿级集群。其中,潮州市及单丛茶为重点布局地区及重点打造主导品种之一。
紧跟全省步伐,《潮州市凤凰单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总体规划(2021-2025年)》2022年正式印发,明确提出,要以“高端茶特异化,低山茶产业化”为发展主线,以“质量为本、品牌引领、科技支撑、融合发展”为总体发展思路,力争到2025年全市茶园面积发展至25万亩,茶叶产量达3万吨,茶产业总产值达400亿元,推动茶产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科 技 赋 能 擦亮生态粤茶名片
3月中旬,全国首场古茶树慢直播上线,聚焦600年宋种茶树抽芽到采摘的全过程。镜头里,这棵古茶树是著名的大庵宋种,被誉为凤凰单丛的瑰宝、单丛古树的标志,与朝霞夕阳、浩瀚星空相伴,治愈了每一个“云赏茶”的粉丝。
慢直播取景地是凤凰镇的大庵古茶树茶园。作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凤凰镇至今已有900多年的茶叶栽培制作历史,是凤凰单丛茶的核心产区,也是全国著名的产茶区之一。在凤凰镇,现存百年以上的古茶树有约1.5万株,两百年以上的古茶树4600多株,是潮州茶产业发展历史的见证。
为做好古茶树保护工作,潮州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陈宗懋、刘仲华两位院士为单丛茶产业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加强茶树资源保护与品种创新,推广茶园绿色生产先进技术。此外,潮州还积极探索为古茶树保护立法,《潮州市古茶树保护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在2022年9月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
放眼全省,广东茶强化科技支撑步伐坚实,推进茶产业数字化应用,促进茶产业技术成果转化,在高质量发展中亮点频出。
以绿色为基调,保护生态,注重品质,广东茶人深谙绿色发展的真谛,在全国率先制定生态茶园标准。如今,广东生态茶园建设成效显著,已创建认定168个生态茶园、4个县镇试点区域生态茶园,覆盖全省主要茶产区,认定辐射带动茶园面积超30万亩,为我国茶产业贡献了“广东经验”“广东模式”。
广东各地的茶园里蕴藏着数不清的科技力量。手机一键开启水肥一体化,茶树即刻“解渴止饿”,茶农实现居家管理;开沟施肥除草一体机、智能虫害防控设备等应用“组团上阵”,为茶园保驾护航;智能生产线替代传统制茶工序,让标准化生产和数字化控制化为现实……从粤东西北到珠三角,从高山到平地,茶产业的“科技范”显而易见,呈现多点开花的态势。
现代技术的落地,不仅有效提升了茶叶品质,也照亮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愿景。走进潮州潮安,单丛茶古茶树资源保护栽培技术方案,让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熠熠生辉;走进韶关仁化,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仁化县农业农村局共同选育的丹霞1号、丹霞2号,让千年仁化白毛茶重振雄风。
广东茶产业创新底色足,科技攻关成果丰硕。在茶树资源方面,广东拥有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的茶树活体“基因库”,收集了国内外茶树种质资源1800多份,育成国家级良种11个、省级良种10个,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5个。在茶园管理方面,广东实现了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突破,制定了广东生态茶园建设规范、广东茶园生态管理技术良好规范等10多项标准,获授权专利20项。
勇立潮头敢为先,奋楫扬帆谋新篇。未来,广东将继续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快茶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粤茶品牌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度,挖掘茶产业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为广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省作出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