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2版: 健康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低头族”颈椎很受伤 针灸祛风通络效验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5月09日
版次:
12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通讯员 刘文琴 黄睿 镇艳
上肢麻木、颈部僵硬疼痛、头晕耳鸣……近年来颈椎病患者数量增加,且初始发病年龄呈年轻化,临床接诊病患多是中青年,甚至是中小学生,多有长期伏案或颈部异常受压经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针灸专科主任易伟民副教授表示,中医针灸对颈椎病疗效显著,方式多样,安全可靠。
颈椎病4种常见类型
易伟民主任介绍,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的相邻结构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神经、血管等),并出现与影像学改变相应的临床表现的疾病。
临床上,颈椎病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和其他型(含椎动脉型和交感型)4种类型。由于发病机制不同,患者临床表现和症状也各有特点:
颈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后颈部疼痛,向上牵引头颈可以减轻,向下加压则疼痛加重;
神经根型颈椎病:表现为颈部疼痛,伴有手指麻木、过敏、异样感,手指活动不灵等;
脊髓型颈椎病:早期出现单或双侧下肢麻木,晚期发展为肌力弱,行走困难,大小便障碍或瘫痪;
其他型(含椎动脉型和交感型)颈椎病:椎间隙狭窄、颈椎关节骨质增生等引起动脉痉挛,出现头晕、耳鸣。
颈椎病的发病因素包括退行性变、创伤、劳损、颈椎发育异常、骨质疏松症、不良姿势、慢性感染和风寒湿邪因素等。那么,哪些人群容易患上颈椎病呢?易伟民总结道:
(1)上班族和低头族群体:长期使用电脑和手机的人员会不自觉地前伸和低头,导致颈椎生理曲线遭到破坏,对颈椎结构造成损伤;
(2)应力负荷和外伤群体:不正确的颈部按摩或牵引,意外遭遇车祸、坠楼、摔跤等不幸事故,导致颈椎受到外力异常压迫或伤害;
(3)颈椎退变和增生群体:随着人们年龄增大,自然退变和骨质增生,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是导致颈椎病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
针灸祛风寒舒经络
易伟民介绍,在中医看来,颈椎病属于“痹症”中的“项痹”范畴,外感风寒、扭挫损伤、筋骨失养、气血瘀滞为主要病因。针灸对颈椎病疗效显著。
针灸治疗的主要作用是祛除风、寒、湿等致病因素;舒经活血,解除肌肉和血管痉挛,快速减轻症状;调节血液循环,改善营养供给,改善椎间盘、韧带和椎骨关节的退变,促进损伤修复。
临床常用的针灸疗法包括毫针、火针、温针、耳针、腹针、针刀、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热敏灸、雷火灸、放血、拔罐、刮痧等治疗方法,每种方法各有所长,可根据各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及病例特点选择。
颈型颈椎病:多采用普通针刺、灸法、电针、拔罐等疗法,针灸处方循经取穴为主,最常用的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督脉,穴位多选用颈夹脊、风池、天柱、阿是穴等,同时辅以辨证配穴。
神经根型颈椎病:多采用体针、电针、艾灸、小针刀、放血、穴位注射等疗法,处方以颈椎局部选穴、阿是穴或阳性反应点及远端循经辨证取穴为主。急性期急则治标,可配合中药;慢性期缓则治本,配合施以灸法,从整体着眼,以调补机体整体为主。
脊髓型颈椎病:多以针灸治疗为主,用于该型术后治疗,可改善肢体功能,针刺配以电针、火针、艾灸等方法,消除水肿、消炎止痛,解除肌肉痉挛,减轻对神经的刺激和压迫,以改善疼痛、麻木等症状。
其他型颈椎病:针灸治疗多采用普通针刺、针刀、热敏灸、温针灸、穴位埋线及腹针等方法,取穴以循经及局部取穴为主,配合辨证取穴。
日常护颈五要点
目前,颈椎病已成为我国发病率排名第二的全身慢性痛性疾病,其发病危险因素已由自然退变等因素转变到生活工作行为因素、环境因素和体质因素,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易伟民提醒,要重视颈椎病的预防,可以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1)注意适当休息,每隔45-60分钟稍活动下颈背部;
(2)调整用枕头习惯和工作、学习、娱乐姿势,避免长时间屈颈、伏案及悬空颈部;
(3)积极锻炼,尤其是肩颈背部肌肉的锻炼,但要防止出现颈部拉伤;
(4)避免头颈部受伤,做好自我保护。比如开车、乘车注意系好安全带或扶好扶手,防止急刹车致颈部“挥鞭样”损伤;
(5)积极治愈慢性咽喉炎等慢性感染。
上一篇:
纳米粒子实现 癌症精准诊疗
下一篇:
地贫难治但可防 孕产前基因筛查
上一篇:
纳米粒子实现 癌症精准诊疗
下一篇:
地贫难治但可防 孕产前基因筛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