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9版: 畜牧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跑马圈地才是风险
外资偷袭养猪业?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5月11日
版次:
09
5月1日,人民大学关权教授的一篇文章引起各界关注。在这篇题为《唱衰中国的高盛,却在中国大肆布局养猪,终极目标是收割中国?》的文章中,关教授介绍,“据港媒《香港信报》报道,一向以唱衰中国著称的华尔街资本高盛集团,2023年1月以来,斥资近20亿人民币收购中国湖南福建等地区的生猪养殖厂”。
对此,关教授表示,“高盛此次重新杀入我们国家的养猪行业,一定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调动资本杠杆,看上的,可不仅仅是低买高卖的一笔生意,更有可能是为了操控我国的猪肉价格,进一步的影响我国的民生安全和金融货币政策”。
猪价低迷,养殖业损失惨重。难道有凶狠的金融资本趁机来抄底了?笔者大吃一惊,详细拜读此文,关教授的分析,虽精彩绝伦,但可能都建立在一个15年前的旧闻基础上。目前,并无高盛在中国养猪的实证。
一、高盛养猪或为旧闻
早在2008年,投资巨鳄高盛布局中国养猪业的新闻就传得铺天盖地。当时的报道,正是关教授引用的信息。
笔者搜索高盛养猪的新闻,惊讶的发现,绝大部分的信息都发布于2008年左右。近些年,媒体基本上没有高盛投资养猪的最新报道。关权教授引用的信息,所谓“高盛购买猪场”的金额、与地址等核心信息,都与2008年相关报道一模一样,大概率属于误读。
但是,高盛确实曾经入股部分中国农牧企业。2004年、2006年,高盛相继入股雨润和双汇。后来,高盛已逐渐退出两大企业。说高盛偷袭中国养猪业,有点言过其实。
二、养猪业的资本格局
人们对高盛的警惕,某种程度上首先是对金融资本的警惕。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都在行业里纵横驰骋,都是逐利而行,但在人们眼里,金融资本更倾向于快速套现,手段更聪明或更狠辣,更容易导致行业剧烈震荡。
其次,国人对高盛的警惕,很大程度上是担心外资掌控中国养猪业节奏,从而对我国的猪肉供应乃至宏观经济造成冲击。
当下,尽管养殖巨头出栏量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但养猪业依然以民营资本为主力,其次是国资,最后才能轮到外资。尽管不排除部分国外资本投资了养猪巨头,但外资要想影响中国的猪价或肉价,目前来看尚无可能。养猪产业,基本还是民营企业的天下。
三、养猪业是否要警惕外资?
进入21世纪以来,真正在行业里起到主导作用的,既有国家宏观政策的力量,也有民营资本的力量,外资及外企的力量只能算是有益的补充。
猪粮安天下,猪肉供应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毋庸置疑。在笔者看来,我国当然不会允许外资掌控中国人的餐桌。过去与现在,外资均无能力影响国内的猪肉市场。
在当下,笔者反倒是觉得,中国养猪业需要警惕的不只是外资,而是所有资本的盲目扩张。资本的逐利本能,让它们习惯了一路狂奔。如何给资本套上缰绳,值得业界反思。
□彭进(作者系农财宝典新牧网主编)
上一篇:
三人偷鸡200余只被遂溪警方抓获
下一篇:
上一篇:
三人偷鸡200余只被遂溪警方抓获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