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先正达上市闯关未果

面临众多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并购后的巨额债务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5月18日版次:10

  高层管理人员一览。

  南方农村报记者 张植宏

  日前,先正达集团据称将通过缩小募资规模或推迟上市时间等方式,以继续实施其备受市场瞩目的IPO计划。4月底彭博社报道称,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化”)正寻求挽救先正达集团的IPO计划。先正达集团为中国中化旗下的农化公司。中国中化由中国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集团联合重组而成。
  上述报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中国中化提出的方案之一,是缩小先正达集团的IPO募资规模,以此减少因其上市对资本市场流动性造成的冲击,后者正是监管部门所担忧的。
IPO坎坷不断
  为了顺利上市,早在2021年5月13日,先正达集团分别与中金公司、中银证券和中信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接受上市辅导。同年6月25日,三大券商同时发布先正达上市辅导工作总结报告,确认其已具备申请在科创板上市的条件。
  在三大头部券商的护航下,2021年6月30日,上交所受理了先正达集团的科创板IPO申请。从签署辅导协议到受理,先正达集团仅用了49天。
  650亿元的募资规模也一举刷新中芯国际532亿元的科创板IPO融资记录,有望成为近10年A股规模最大的一次IPO。
  但先正达的上市之路颇为坎坷。截至目前,先正达总共接受了三轮审核问询,并更新了招股书上会稿。近两年时间过去,审核状态仍停留在“已问询”,成为目前上交所科创板已问询状态中受理时间最早的企业。
  究其原因,作为一家被中国化工斥巨资收购的公司,先正达身上仍有多个历史遗留问题,这也是上交所三轮问询关注的重点。
募资有五大用途
  在众多历史遗留问题中,首当其冲的是并购后留下的巨额债务。
  2017年中国化工集团敲定以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先正达,为完成这笔我国史上最大的跨国并购,中国化工通过设立于海外的特殊目的实体,进行了发行永续债、关联方借款、银团借款及优先股等多笔融资,最终形成金额约306亿美元的债务。
  此外,瑞士先正达于2018年发行47.5亿美元债券并分红用于其股东先正达荷兰,偿还因收购瑞士先正达形成的相关债务。
  在中国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集团整合旗下农化资产的过程中,先正达集团承接了上述债务,合计约为353.5亿美元。
  目前先正达已通过债务重组以及偿还等方式,在合并层面消除了合计金额约为186亿美元的借款以及永续债,但存在发行人体内的收购债务仍约有163.5亿美元。
  此次上市所募集资金,先正达集团将用于五个方面。其中人民币208亿元将用于实施全球并购项目,195亿元用于偿还长期债务,130亿元用于农业科技研发和储备,78亿元用于拓展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MAP),39亿元用于生产资产的扩展、升级和维护以及其他资本支出。
并购后遗症引关注
  除了并购留下的巨额债务,并购给先正达带来价值高达千亿元的“商誉”,以及管理层问题也引发关注。
  先正达集团的商誉主要由收购瑞士先正达所致。中国化工于2017年5月收购瑞士先正达,合并成本超过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部分确认为商誉。2020年末、2021年末、2022年末,先正达集团合并财务报表中商誉的账面价值分别为人民币1664亿元、1632亿元及1782亿元。
  先正达集团在最新的招股说明书表示,先正达集团每年均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尽管报告期内先正达集团未对商誉计提减值,但如果被收购公司未来运营状况未能达到预期,先正达集团可能面临商誉减值的风险,可能降低先正达集团的盈利水平,并且可能导致先正达集团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下降,建议投资者充分关注商誉减值的风险。
  管理层问题一直是任何一家被收购公司所要关注的核心,也是上交所问询的重点之一。
  先正达集团最新的招股说明书显示:董事会方面,现任7名董事中,外籍人士占4名。在管理层方面,外籍人士也出任了众多重要职位。继续聘请原有管理人员当然对业务的延续和开拓有积极作用,但上交所也多次在问询中表达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关切,包括对相关子公司是否具有足够的管理控制能力,能否做到有效管理等等。
  高层管理人员一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