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水稻“两迁”害虫呈高发态势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6月06日版次:07

  当前正是水稻生长关键期,注意病虫防控。

  据国家气象中心预测,6月,我国早稻主产区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持平,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5成;此外,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接近常年,北上可能性较常年大,主要影响我国华南和华东沿海。以上气候条件总体有利于水稻“两迁”害虫迁飞为害,以及稻瘟病和细菌性病害的发生流行。
  根据当前病虫发生基数、水稻栽培情况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早稻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全国发生面积2.53亿亩次。二化螟、纹枯病偏重发生,局部地区大发生,进一步重发趋势明显;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重于上年。
  其中,二化螟在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局部地区大发生,华南稻区中等发生,为害继续加重,全国发生面积6000万亩次。其他病虫害在部分稻区有一定程度发生,发生面积2000万亩次,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条纹叶枯病、三化螟、大螟轻发生至偏轻发生。
  据介绍,今年早稻种植面积稳中有增,早稻主栽品种以优质高产型为主,抗病性普遍较弱,病害流行风险大;各地桥梁田、插花田普遍,有利于害虫辗转为害;农民偏施氮肥,水稻生长量大、田间郁蔽,易形成适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流行。
  据2022年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报告,监测地区褐飞虱对吡虫啉、噻虫嗪、噻嗪酮、呋虫胺、吡蚜酮等为中等至高水平抗性;白背飞虱对噻嗪酮、毒死蜱等为中等至高水平抗性;稻纵卷叶螟对氯虫苯甲酰胺等为中等至高水平抗性;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的高水平抗性区域已由江南和长江中游稻区扩展至华南中西部稻区,江西环鄱阳湖地区、浙江东部沿海地区、湖南中南部和湖北武穴种群对阿维菌素为中等至高水平抗性,科学合理用药要求更高、难度加大。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醒,水稻种植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推进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实现控害保产、减药增效。华南稻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传统双季稻种植区,重点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白叶枯病,密切关注台湾稻螟、锯齿叶矮缩病、橙叶病、水稻线虫病、穗腐病、稻瘿蚊、跗线螨、紫秆病。当前广东水稻中处于孕穗期,应重点防治稻曲病、穗腐病、叶鞘腐败病等病害。         □综合
  当前正是水稻生长关键期,注意病虫防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