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贪美求贵”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6月20日版次:02
| 漫谈 |
  新闻背景:美,向来不是强造出来的,落在城市绿化上更是如此。一个美丽城市的内核,在于人们对大自然的珍爱与敬畏,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近年来一些城市绿化中出现的相互跟风、贪美求贵、追求“四季有花”等现象亟需警惕并加以纠正。实事求是搞绿化,才能真正让美好留驻在人们心田。(6月17日新华社)
  @孙奕、马丽娟:绿化要因地制宜,不能贪美求贵。有的地方相互跟风、复刻“网红”绿化景观,但实际引种效果不佳,有的品种冬天未过就几乎全部死亡,造成资源浪费。专业人士认为,城市绿化品种选择要特别慎重。比如在西北地区,行道树既要耐春季的干旱和大风,又要在夏季形成大树冠起到遮阴效果,往往乡土树种适应性更强。
  绿化要考虑生态安全,不能盲目引进。城市绿化也要考虑物种多样性,若只选择视觉效果强烈的外来新奇树种,容易带来新的生物风险。有专门从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育的研究团队发现,长江流域一些城市绿化树木同质化较高,且以在我国境内无自然分布的国外树种和起源于人工栽培的树种为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住环境不断改善,信息传播日益发达,一些地方相互跟风、复刻“网红”绿化景观的心理确实存在,但需要多一分理性与客观,把适应性评估做充分,切不可脱离实际、盲目跟风。
  绿化不能光看眼前,更要用心规划管护。城市绿化要与规划发展同步,不是哪里要考核评选,哪里就要破土施工、突击绿化;也不能光下本钱人工“造景”,而忽视当地原本的小生态、小环境。真正实现“林荫成网、公园均布”,让居民享受到“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美好生活,十分考验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而这恰恰应是主管部门顺应群众对美好宜居生活的向往而努力的方向。
  @刘纯银、王岳斌:按理,城市管理者热衷于植树造林,为城市增添绿色是好事。然而一些城市管理者总是觉得,要等小树苗长成大树太慢,在位时见不到自己“政绩”,也等不起。于是,在进行城市绿化时,却热衷于采用移栽大树的方法,不惜花费大量资金把大树古树名树移栽到城里。或者像这次新郑市那样,为了所谓的绿化效果,不惜铲毁已有的树木,栽上高矮、粗细一致的树种。笔者认为,这种打着“为市民遮阴”的幌子,实则是为自己捞政绩的城市绿化不要也罢。
  建设生态城市的愿望是好的,但要尊重科学规律,要知道,任何事,欲速则不达。正如专家所指出的,大树进城牺牲的是原生地的生态环境。生长在山上的大树有着涵养水分、固定土壤、为鸟类提供栖息环境的作用。对大树的采挖,会对局部的生态产生很大的影响,改变物种共存的环境,对生态链造成极大的破坏,甚至造成一些物种的灭绝。另外,采挖大树时会对树冠和主根进行切割,再加上移植地环境与原生地的差异,会让大树的生命力变弱,造成许多大树的死亡。如1998年,南京某公司从黄山引进了胸径10厘米以上的大马褂木近百棵,最后在1999年春季只有几棵存活。这些事情带来的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没有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