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打造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全面提升质量效益

工业化思维助清远农业“焕然一新”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6月22日版次:05
   “将产品、品种、土地尽可能实现规模化,在规模化的基础上尽可能实现管理统一化,让农业也能实现产业化,这是我们探索的方向和目标。”清城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许洁涛介绍,目前清城正探索将加工区域集聚、冷链物流集聚、仓储区域集聚,形成高效、节本的模式。
  在清新区三坑镇,清远丝苗米跨县集群产业园现代化丝苗米智能加工中心刚刚投产。这个全自动智能加工线年产量可达20万吨,年产值达5亿以上。承建该项目的广东穗源新型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加丽介绍,加工中心建立全自动稻谷烘干中心,年烘干量3万吨以上,配套8000立方多功能冷库,用于农产品及各种冻肉低温保鲜、冷链物流等,带动辐射水稻种植面积约6万亩。
  智能加工中心的建立,让当地农户彻底告别晒谷靠天的日子,解决一直以来困扰他们的长期阴雨天气造成谷物干燥困难的问题。项目落地后,带动当地周边农户,增加水稻种植面积,解决撂荒地闲置,促进丝苗米种植规模发展。
生产方式变了◥>
从“土产品”到流水线生产

  产业要规模化发展,就不能停留在初级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上,要将五大农业产业做成百亿产业,必然要在工业化上做文章。于是,清远按照“把农产品变工业品”的工作思路,坚持走加工带动之路,推动产业向多领域、全链条、深层次、高效益发展,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
  在英九庄园绿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身着白色无菌服的技术人员在触控面板上设定好参数后,一条集萎凋、揉捻、发酵、烘干为一体的英德红茶智能化生产线便开始运行。该公司通过“产业园+科技”实现英德红茶的标准化、智能化、集约化生产。
  “不同于从前的看天做茶,现在从茶园到茶杯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工序,我们都把它量化出来,实现数字化和标准化,进而可以实现产能的规模化供应,同时保证品质稳定。”英九庄园董事长易振华介绍。
  作为产业发展的全新赛道,预制菜是清远鸡冲刺百亿产值产业的一大路径。广东爱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与华南理工大学李汴生教授联合研发智能化食品加工生产线,利用清远麻鸡优质原料,匹配多样性时令食材,通过精细加工打造“鸡汤”系列高质量、差异化的“爆款”实现了“液氮锁鲜+免切免洗+开盒即烹”,目前正在研发“烧鸡胚”“泉水鸡”“人参鸡”等预制菜新产品。
市场变了◥>
从“跑市场”到多渠道营销

  2022年12月19日,清远举行城市品牌及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在那之后,清远以区域公用品牌为载体,以打造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为发展定位,将区域公用品牌融入政府形象、乡村振兴、文创推广、招商引资等各方面各领域,全力打响名声、打造品牌、打开市场,让清远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英德红茶是一个老产业,发展的重点是品牌的提升。”英德市龙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志宇说,“202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重点把握英德红茶公用品牌打造,建议我们企业在做推广时,将英德红茶放在醒目位置,共同推动英德红茶公用品牌的宣传。同时进行市场整顿,引导、规范英德红茶价格,目前已经初见成效。”
  “柳州螺蛳粉中制作酸笋的原材料大多是西牛麻竹笋,这在五大百亿农业产业提出来之前,是没人知道的。”英德市麻竹产业协会会长黎水清说,与笋打了半辈子交道,他直观感知到,政府对麻竹笋的支持力度,就像盛夏突围的笋苗一样,一日比一日高。崛起的麻竹笋给英德注入了新希望,也照亮了新面孔。眼尖的黎水清留意到,进出镇子的年轻人明显变多了,笋农足不出户已完成了全年的交易。
  眼下,清远全市各地铆足干劲,田间地头忙生产、项目车间赶开工。以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努力把手中的“施工图”转化为大地的“实景画”,让春天播下的种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累累硕果。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清远五大产业,我觉得是:焕然一新。”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伯伦说,从原先的“小打小闹”,到现在的整体布局,一年多的发展让农民收入有了明显增加。无论是基层农业工作者,还是农民,都逐渐在心态上、思维上认可工业化思维,并乐意主动投入到产业发展中去。
  温文星强调:“清远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农业资源、优良的农产品品质。去年以来,我市聚焦农产品增产不增收、优质不优价问题,坚持以工业思维、系统思维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打造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为着力点,通过夯实种业基础、扩增产业规模、推行标准生产、强化精深加工、提升产品品质、加快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树立优质品牌、拓宽销售渠道、促进联农带农等十大举措,以打造五大百亿农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努力为建设农业强省作出清远贡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