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8版: 农村财富·种植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早稻后期褐飞虱局部偏重发生
推荐使用三氟苯嘧啶、氟啶虫胺腈、呋虫胺等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6月22日
版次:
08
雨水偏多,漏治或防治效果差的田块褐飞虱虫口数量较多。
南方农村报记者 惠婷婷
目前,广东早稻大部分处于齐穗期至灌浆期。6月20日,广东省预警防控中心发布“农作物病虫情报第11期”(以下简称“情报”)。情报显示,据各地近期调查,经破口抽穗期防治后,田间稻飞虱虫口密度普遍不高,但受前期降雨多影响,漏治或防治效果差的田块虫口数量较多,田间褐飞虱占比持续上升,后期局部地区潜在暴发风险。
据了解,6月上、中旬,封开、化州、雷州、高州、新兴、高明、罗定、南雄、揭东、揭西、普宁等地监测到灯下虫峰,高峰日单灯诱虫量一般60-120头,高的200-300头。全省6月1-16日大田百丛虫量平均290.2头,略低于去年的296.5头,观测区百丛虫量平均654.7头,高的1000-2530头,褐飞虱占比平均25.7%,低于去年同期的31.8%。阳江站调查,大田百丛虫量一般477-1500头,高的3500,褐飞虱占比60%-70%,个别失管田块百丛虫量8000头以上,开始出现“穿顶”;韶关站调查,百丛虫量一般800-1500头,高的2000-3100头,以低龄若虫为主,褐飞虱占比10%-30%;新兴站调查,百丛虫量340头,褐飞虱占比10.9%;兴宁站调查,百丛虫量1530头,褐飞虱占比13.6%。
据广东省气候中心预计,6月下旬有二次大范围降水过程,早稻后期田间郁闭度高,利于后期褐飞虱迁入和繁殖为害。结合虫源基数,气候条件和水稻物候期等综合分析,预计早稻后期褐飞虱中等、局部偏重发生。
情报提示,各地要加强虫情监测,密切关注后期褐飞虱发生动态,及时准确发布预报预警,科学指导防治。防治药剂可选用三氟苯嘧啶、氟啶虫胺腈、呋虫胺、噻嗪酮或吡蚜酮等。此外,近期广东高温高湿天气利于稻纹枯病的暴发和流行,各地要加强田间监测,及时做好防控指导。
虫口夺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汪文娟建议,推荐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绿色环保的生物类药剂,防治稻飞虱建议使用药剂氟啶虫酰胺、三氟苯嘧啶等,防治水稻螟虫建议使用药剂康宽(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5%茚虫威等。防治水稻害虫生物药剂建议使用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枯草芽孢杆菌、球孢白僵菌、苦参碱等。注意防治适期,结合“准、混、连”的防治策略,找准施药的最佳时期,一般2种杀虫剂混合使用,考虑田间害虫世代重叠,两周天左右建议进行第二次施药防治。
上一篇:
下一篇:
柑桔病虫害进入高发期需做好防范
上一篇:
下一篇:
柑桔病虫害进入高发期需做好防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