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沪苏2号”或将成为 首个国家审定草鱼新品种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6月22日版次:10

  经过连续4代选育获得的第4代亲本“沪苏2号”,有望成为国内首个草鱼新品种。

  “一直以来,草鱼都没有审定新品种,不过,这种困局即将打破。”6月20日,2023年度草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产业对接活动在广州番禺举办,来自院校、企业、养殖、流通和餐饮业近300位代表出席。活动现场,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人士传出了草鱼种业的最新情况,今年内“沪苏2号”或将成为首个国家审定草鱼新品种。
  草鱼是我国养殖量最大的水产鱼类,年产量超过570万吨。经过多年养殖,种质退化的现象愈加凸显,造成生长速度变慢、抗病力减弱、鱼品质降低等问题,种质改良工作亟待开展。
  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戈贤平介绍,草鱼良种选育最大的难题,是亲本成熟时间过长。草鱼性成熟需要4-5年,在选育路径正确的前提下,经过性状筛选、稳定、扩繁等多个环节,再到选育成果面向市场转化,至少需要进行4-6代选育,前后要超过20年。
  现在,草鱼新品种的繁育工作终于迎来新突破。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上海海洋大学、苏州市申航生态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系统研究长江、珠江、黑龙江水系草鱼种质特性,筛选出草鱼长江水系邗江群体。并采用家系选育技术,以生长速度快为选育指标,采用BLUP法估算每尾草鱼育种值,根据育种值和家系背景选留个体,经过连续4代选育,获得了第4代亲本“沪苏2号”。
  “‘沪苏2号’具有生长速度快、养殖成活率高等优势。”戈贤平说,2023年“沪苏2号”将申报国家新品种,生长速度提高20%以上,亩产量提高20%以上。同时,在最新研究中发现,草鱼具备一定肉食性特征,未来新品种培育将进一步往优化肉质、提升饵料消化率、抗病抗逆等特性发展。         □邓汉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