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2版: 文化室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名家热议“父爱如兰”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6月22日
版次:
12
六月盛放的兰花,以幽幽国香为天下父亲献上独一无二的节礼。广东,是兰花的主产区之一,兰花栽培历史悠久,兰文化积淀深厚。近年来,四会兰花面临着国内花卉行业的同质化竞争压力,三年疫情之下,花市花街花店萧条冷落,产品销售压力持续走高。在此情况下,广东依托“12221”,推出“父爱如兰,父亲节给父亲送兰花”策划,把兰花打造成父亲节“节礼”,创建“礼品经济”,探索兰花品牌升级道路。“父爱如兰”品牌的诞生为兰花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名家热议“父爱如兰”,看看有哪些真知灼见。
□南方农村报记者 张芷瑜
为农产品创造文化价值,让农业飞起来
刘俏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四会兰花“出圈”是我今年关注到的乡村振兴当中特别鲜活的案例。在微观实践层面,广东四会兰花的案例提供了一个从小切口入手,政府支持,市场主导,文化赋能,数字助农,扩大内需,推动特色产业品牌化、标准化,一揽子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典型案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化的挖掘为农产品提供了价值增量的创新做法。深挖兰花文化底蕴与价值内涵,借势父亲节打造四会兰花超级IP,形成“父亲节送四会兰花”的情感共鸣,激活潜在的、沉默的消费市场,拉动兰花量价齐升,为农民带来经济价值。
农业与文化的创新融合,是四会兰花的一大亮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父爱如兰”理念的提出,兰花与父爱的和谐相融,兰寓深情,通古今引和鸣,立足兰花品性、崇尚父爱的寓意深入人心。“父亲节就用兰花表达爱”的理念,经过媒体广泛传播,“中国式浪漫”传递到了海内外。
在这个张扬个性、求真求美的时代,广东四会以“父爱如兰”营造大众的体验和认同,让创意彰显人性,各美其美,直击心灵。从精神价值看,“父爱如兰”的主张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积极意义。
融通市场与政府的力量,让农民富起来
刘尚希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没有创新,就没有高质量的发展。品牌创新是商业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技术创新一样,品牌创新也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战略,需要策略。
多年前,我就认为要大力发展“三品”农业,即品种、品质、品牌。品牌,是提高市场份额,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村就业、农民增收的关键一招。对一个地区来说,打响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品牌,能有效地驱动相关产业链,创造经济价值和就业机会。广东四会创新“父亲节送兰花”这一节庆消费新理念,与消费者进行深度情绪互动对接,打造出了一个农产品品牌创新的典范。如今,兰花已成为广东四会的一张亮丽名片,这是因由于广东省、市、县几级农业部门牵头,打造父亲节专属之花,文化赋能农产品品牌,抓住机会做大节庆经济,才取得令人民群众满意的经济成效。
广东四会兰花“12221”市场体系建设融汇市场与政府的力量,使参与主体各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并形成合力。从它所取得成果可以看出,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更好发挥作用,它们是相互依存的良性互动关系,政府发挥了当前小散弱的农业市场主体所起不到的作用。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振兴,从四会兰花的实践中看出,当地正大力培养新农人,传递新理念,开展数字化,突出人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父爱如兰”这个创意的策划、推广和落地见效,见证了花农对逐步实现产业增效、产品增值、农民增收所带来的欣喜,具有研究价值与借鉴价值。
父爱如兰:饱含文化内涵的品牌口号
范以锦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名誉院长 南方日报前社长
自古至今,文人墨客用“气雅、色雅、姿雅、韵雅”“高贵、美好、清丽、素洁、独秀”等品性形容兰花。所以,种兰、售兰、养兰、赏兰是高雅的文化行为,与其他文化一样,需要长期文化修养的积淀,才能形成真正的价值,并广为大众所享用。
从少数人冀求一夜暴富,演变为大多数人追捧,兰花市场才是有序的。从广东四会兰花“12221”市场体系建设系列活动中,可看出作者、策划者并非单纯为了推销兰花,而是追溯到兰文化的历史,并涵盖当今的延展、未来的趋势。而且,将兰文化与节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兰花打造成为父亲节节礼。淡淡的清香与浓浓的父爱交融,给众多家庭营造节日的温馨气氛,自然会让兰花进入千家万户。
“父爱如兰”的内涵非常丰富,可作多种解释,我更愿意把它当作传递兰文化的品牌口号,当然也可看成增加了文化附加值的品牌营销口号。产品品牌口号要让消费者一听就明晰其含义,并给人产生联想效应。“父爱如兰”的口号具有韵味感,寓意深。这一口号,还具有独特性,并非对别人的说法的重复,更不是“兰花价格堪比黄金”“兰花卖出黄金价”等炒作口号。平实、简洁的品牌口号,将兰花的营销表达推向新的层次。
文化价值与营销价值统一在一个品牌中,这一组合就是一种无形的资产,从而实现兰花价值的提升,进而推动整个兰花产业的振兴。
品牌建设应当成为农业教育新课题
孙其信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
母亲节送康乃馨,那么父亲节送什么?四会给出“父亲节送兰花”的答案,并巧妙地提出“父爱如兰”的概念,让父亲节与兰花有机结合,带旺了四会兰花。从提出概念到打响品牌,广东四会只用了不到两个月。
我的工作围绕农业育种和作物栽培展开,对于农业品牌的建设,我是外行,但也切身体会到农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性。比如在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开展的帮扶行动下,3000多个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培育成功,一批优秀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脱颖而出,脱贫地区品牌农产品平均溢价超过20%。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三新一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农业供给侧提出了更高、更广泛的需求,在这样一个时期,深化农业品牌建设,是推动深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为农业高校的校长,我认为农业品牌的建设应当成为农业教育新课题。在学校阶段,我们要为农业学子们多提供农业品牌建设的相关知识,为国家农业发展培养一批既懂农业技术又懂农业品牌和营销的“新农人”。将来,我们应当坚持开放合作,持续跟踪国际农业品牌市场动向,加大农业品牌海外推广,打造出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国际竞争力强的中国农业品牌,让更多农业品牌像“四会兰花”一样出彩。
中国农业品牌的后发优势巨大
陈永
原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专职编委
四会兰花在全省开启“父亲节送四会兰花”活动,打造了四会兰花这个区域公用品牌“父爱如兰”大IP,并一举“出圈”,成功将夏季这一兰花销售淡季变成旺季,取得了兰花产业增效、产品增值、花农增收的良好成效。
中国地域和气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中国历史之悠久,文化底蕴之深厚,一方面赋予了中国农业品牌可以打造得非常有特色、打造出独特竞争力的可能,另一方面也决定了中国农业品牌创建的艰巨性和不确定性,尤其是大国小农的客观现实,“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涉及品牌战略顶层设计,而产业的规划,千家万户的组织、发动、管理、领导,是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引领性的工作,这就决定了我国农业品牌创建工作必须由政府来主导并提供一系列的公共服务。
当前比较急迫、特别值得探索的是政府应为农户、合作社、农业企业提供什么公共服务、什么制度供给以及如何授权管理,即政府在农业品牌创建工作中的责任、担当与工作边界。
中国农业现代化之道,中国农业品牌建设之道,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理念、做法、经验、教训,另一方面要从中华民族五千年农耕文明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去发掘和探索。
为兰花找魂,为产业赋能
娄向鹏
福来战略品牌咨询机构董事长
现在提起广东四会兰花,我们也会联想到“父爱”。其实兰花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特别是在南方地区,逢年过节逛花街,蝴蝶兰、杂交兰等兰花品种备受青睐,但在节日之外,兰花市场一直不温不火。广东四会创造性地把兰花与父亲节消费结合起来,巧妙提炼“父爱如兰”“父亲节就用兰花表达爱”的品牌理念,掀起父亲节消费新热潮,推动四会兰花迅速走红,实现“淡季热销”,驱动兰花产业高质量发展。
康乃馨是母亲节的象征,而父亲节送什么,向来没有统一答案,近年母亲节带热鲜花市场,而父亲节消费市场仍有空白。兰花素有“花中君子”的美誉,具有秉性刚强、祥和可亲的气质,恰与伟大深沉的父爱相契合。广东四会敏锐洞察机遇,精准把握节日消费需求,找准了四会兰花品牌的“魂”,通过“父爱如兰”这句品牌口号巧借大家都熟悉的父亲形象和心中都有的“公共认知”,把四会兰花品牌灵魂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出来,与消费者快速产生共鸣、达成共识。而在这背后,相关创新理念也为兰花产业找到了新蓝海。可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创意。创意的本质不是创造异端,而是达成共识。帮助一个品牌、一款产品与顾客,达成价值上的共识、精神上的共鸣,这是创意的根本目的。
广东四会在“12221”市场体系建设支撑下,以四会兰花为龙头产业,以“父爱如兰”为四会兰花品牌灵魂,成功创造了一个品牌节日,并通过全方位的品牌传播,推动产业要素高效聚合,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广东农业品牌建设的一个新样本。
上一篇:
下一篇: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