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野猪失去“护身符”,生态安全有保障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7月04日
版次:
02
| 快评 |
国家林草局近日公布新调整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在部分地区致害严重的野猪已被调出“三有”名录。据了解,新调整的“三有”名录共收录野生动物1924种。与2000年首次发布的原名录相比,在基本保留原有种类的同时,新增了700多种野生动物。对原名录所列物种中在我国没有自然分布的,或广泛分布,种群数量极高,无灭绝风险,甚至可能造成危害的等情形予以调出。(7月1日极目新闻)
与20多年前首次发布的“三有”名录相比,野猪的生存环境早已有了根本性的转变,野猪的天敌数量已经大幅度下降,说明野猪早已不存在生存方面的威胁,野猪也从受法律的保护的野生动物,变成了过度泛滥的“害人精”。野猪之所以会泛滥成灾,除了退耕还林、天敌减少外,野猪的繁殖能力也超强,一年可以繁殖两窝,一窝可生小猪10多只。
这种疯长态势,致使不少地方野猪数量大大超过了正常容纳量。2021年一项调查统计显示,安徽省休宁县境内野猪总数量大约在7134至7946头,陆域达到了3.8头/平方千米,已经超过了2头/平方千米的合理种群密度标准。
野猪的破坏力极强,糟蹋庄稼的本领很大,尤其喜欢啃食番薯、玉米、花生等农作物。一片庄稼田,一群野猪只需要一两个小时就能糟蹋得精光。野猪野蛮生长一方面对于生态平衡造成了影响,另一方面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近年来我国多地曝出野猪毁田伤人事件,局部地区甚至严重影响到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面对野猪的危害,人们能够防御的手段却不多。作为保护动物,农民对野猪不能捕捉、杀害、食用,只能采用围网阻挡、喷洒驱避剂、强刺激噪音、火把等比较被动的手段进行驱赶,效果并不理想。有些地方采用商业保险补偿方式,弥补农民因此遭受的损失,为农民争取一些利益。但由于野猪危害案件频发,保险赔付也出现了入不敷出的尴尬。2021年,四川省北川县财政曾出资15万元购买野生动物公众责任险,但是到10月底的时候,保险公司就赔了223个案件,赔付金额已经超过了20万元。
野猪被调出“三有”名录,通过科学安排捕猎数量,有效控制野猪野蛮生长态势,对野猪种群来说也不至于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与此同时,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野猪及其栖息地的监测和预警,如果发现野猪种群数量过度下降,可以考虑再次调升其保护级别,避免因为过度捕杀导致野猪进入濒危状态,影响生态安全。
在捕杀野猪方法上,不宜采用违法的、威胁区域内其他野生动物和人身安全的毒药、爆炸物、电击或者电子诱捕装置以及猎套、猎夹、排铳等工具,可考虑采用成本低,效果好的笼捕、围栏诱捕、挖坑、猎犬等方式捕杀野猪,以避免人畜被误伤,保障农林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作者郑建钢,时评人)
上一篇:
村民玉米被拔 暴露什么问题
下一篇:
让劳动课程 取得育人实效
上一篇:
村民玉米被拔 暴露什么问题
下一篇:
让劳动课程 取得育人实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