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中国农科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童光志:

防控蓝耳可选择免疫+净化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7月04日版次:11
  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峙贤

  当前非瘟防控趋于常态化,蓝耳病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危害养猪业的重大疫病。在近日举行的第32届广东畜牧兽医科技大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童光志表示,通过疫苗免疫+净化的路线是未来的趋势。
  童光志表示,PRRS病毒变异快,易重组,目前流行毒株有高致病性、中等致病性、低致病性、减毒活疫苗病毒(排毒)、重组病毒、以及欧洲型多个毒株。
  因病毒诱导中和抗体产生较晚、且水平低下,所以多种毒株混合感染或共感染比较常见;多毒株共感染又为病毒重组创造了有利条件。童光志认为,在免疫防控的前提下,未来猪群内流行的蓝耳病病毒或将以NADC30相关重组PRRSV(高致病性、低交叉保护)和异源性PRRSV为主。
  童光志直言,仅仅依靠疫苗免疫或许无法杜绝蓝耳病,对于PRRSV流行毒株多样性的复杂情况,防控措施中净化最简单也是最好的方法。对此,他建议通过疫苗免疫+净化的路线来保护猪群。
  病毒毒株繁多,疫苗种类以及品牌也有多种选择,往往令猪场选择起来更加迷惘。童光志表示,猪场在疫苗免疫防控时普遍面临六大困惑:1.使用活疫苗,担心安全有问题;2.使用灭活疫苗,担心效力不够;3.不使用疫苗,担心无法阻止病原感染致病问题;4.使用现有的疫苗,担心对NADC30或NADC34类毒株无效;5.使用现有的疫苗净化,担心无法监测野毒传入感染问题;6.不使用疫苗净化,担心代价过高和净化后死灰复燃问题。
  童光志分析认为,未来PRRS疫苗的设计思路应聚焦既安全又有效的复制缺陷型疫苗、与野毒可以鉴别的标记疫苗,以及可以提高交叉保护效力的通用疫苗这三大方向。
  优质的疫苗有助于蓝耳病净化工作,如今防控非洲猪瘟所采取的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也为蓝耳净化提供了便利。童光志认为,一个猪场、几个猪场或一个区域搞净化是可以做到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净化以后该如何维持下去。净化的意义在于维持,如果不能维持或难以长时间维持,净化的意义将大打折扣,在没有全国性净化计划的情况下,先做种猪群净化是十分必要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