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高温权益”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7月20日版次:02
| 漫谈 |
  新闻背景:入夏以来,多地持续高温,一些地方最高气温甚至突破历史极值。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等一些户外劳动者冒酷暑、战热浪,坚守在工作一线,他们的健康安全状况广受关注。记者调查发现,多地采取灵活多样的防暑降温举措,加强对劳动者的保护。(7月18日新华社)
  @周珊珊:落实防暑降温措施,加强对高温下劳动者的关心爱护,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用人单位要承担起主体责任。在高温天气下保护劳动者权益,用人单位主要需做两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劳动安全保护,比如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轮换作业、适当增加休息时间、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等;二是发放高温津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现在的劳动者尤其是年轻人,更讲究自我保护、适度劳动。用人单位越是用心改善劳动条件、注重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就越会受到劳动者欢迎,越能适应社会发展潮流、赢得未来。
  高温天气只有较短一段时间,但对劳动者的关怀应该是长久的。一个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社会,要把减少对劳动者的健康危害、保障其合法权益放在重要位置。令人欣慰的是,如今这方面的社会共识越来越强,不约而同的行动也越来越多。开设爱心凉茶驿站,开展“夏日送清凉”公益活动,捐赠防暑物资……来自各个方向不同方式的关怀,提升了社会文明的水位。
  @张西流:从执行情况来看,“高温权益”还停留在纸面上。有调查显示,环卫工人、建筑工人、快递员等多个群体大都表示并未享受过高温津贴。究其原因,《办法》属于部门规章,法律层级低,威慑力不足,而且对用人单位不执行管理办法的惩戒机制未作详细规定。虽然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支付高温津贴时,劳动者有权向社保部门举报或依法申请仲裁,但在实际操作中,劳动者维权尚有难度。
  面对每月不到200元的津贴,劳动者若要维权,不得不算一笔成本账。比如,现行法律实践中,对追讨高温津贴证据要求较高,需要劳动者保留考勤表、天气预报、工作环境温度等能够证明工作环境达到发放高温津贴标准的有效证据。这使得绝大多数劳动者遭遇高温津贴被拖欠、克扣和拒发时,不得不放弃维权。
  发放高温津贴是用人单位的法律义务,不是道德施舍。让高温津贴等“高温权益”从纸上落实到行动上,需要有关部门严格执法。同时,工会和劳动监察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代表劳动者向无视和恣意侵犯劳动者高温权益的用人单位依法追回正当权益,重点帮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解决实际问题,为高温天气户外作业者提供权益保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