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冷链完善让农品“冻龄”更吃香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7月20日版次:07

  高州市田头小站可实现果蔬采收后即入库冷藏。 吴秒衡 摄

  南方农村报记者 钟海芳

  “这是10天前摘下的荔枝,刚从冷库拿出来,味道仍旧鲜甜可口。”燊马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经理朱焱宗热络地介绍着家乡的荔枝。经过产地冷藏保鲜设施的“冻龄”加持,荔枝口感不输枝头刚摘的,不少人开始向他“取经”。
  一口新鲜,关乎农民的“钱袋子”,也关系市民的幸福感。“最鲜一公里”背后,是一个个田头冷藏保鲜库、一座座集配中心和一辆辆冷藏车在保障,一个稳定的供应链、强健的产业链在支撑。
  日前,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暨都市现代农业现场会在广州花都召开。近年来,广东以“12221”市场体系建设为抓手,探索创新“田头智慧小站”模式,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工作,加快补齐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先一公里”短板。
破局◥>
高位推动全省谋划

  抢占“鲜”机,广东是先行者。两年来,全省新建1910余座冷库,面积超50万立方米,有效夯实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基础。
  一大早,广州德裕智慧农业负责人李京烨麻利地将冷库中存放的蓝莓取出打包,销往全国,这是一个2000余平方米的高洁净专业冷库。“方便蓝莓就地就近储藏、错峰销售。全程冷链配送,蓝莓鲜果及加工产品销往山姆、Ole、永旺等线下商超,并出口至新加坡、韩国等国家。”李京烨坦言,德裕可为周边农户提供蔬果冷藏保鲜、初加工等服务,直接或者间接增加集体收入超1500万元。
  “广东荔枝、龙眼、菠萝、圣女果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田头预冷和分拣,有效实现果品分级、优质优价、梯次上市。”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营,一个功能衔接、上下贯通、集约高效的产地冷链物流设施网络渐具成熟,越来越多的鲜活农产品挂着夜霜、带着朝露从田头冷库被送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餐桌。
  “我们强化专家技术配套政策支撑,建立广东省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联盟,组建66名省级冷链物流领域专家队伍,指导市县组建技术员队伍。”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两年来共召集组织线上线下培训30余场,培训指导3600余人次。通过“数字+轻骑兵”,全省开展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技术培训,线上观看人次达17.25万。
笃行◥>
探索冷藏保鲜新模式

  去年十月,全国最大的单体冷库——广州南沙国际物流中心冷链项目启用,货物1小时可达粤港澳大湾区各市、24小时内可达全国各地。
  广州一直把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作为现代都市农业的牵引性工程来抓,加快落地建设一批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花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花都区充分发挥国际空铁枢纽优势,加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落地玉湖冷链(广州)交易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全区冷库总容积超3.4万立方米,构建起完整农产品供应链。
  当前,广东4个国家级、4个省级试点县正加快建设步伐,并取得初步成效。
  高州市相关负责人介绍,高州创新“五个一”举措,即制定一张布局施工图、组建一支技术指导队、实行“三个一”建设方式、建立一个紧联农机制、出台一系列保障措施。“结合山多地少的实际,分区域、分地形、分类别,在全省率先建设A、B、C类田头小站。”该负责人表示,其中,C类是升级版冷链运输车,可灵活移动到山间地头,实现果蔬采收后即入库冷藏,还可通过电商就地直播带货,最受欢迎。
  大埔县目前建设完成24个主体建设40个冷库,建设总库容2.5万立方米,农产品产地集散、商品化处理能力及低温处理能力显著提升。
  2021年以来,乐昌新建产地冷藏保鲜设施43座,新增贮藏容量1.3万立方米。乐昌市昌盛香芋生产流通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表示,产地冷库让香芋采收降低了10%的损耗,销售时间延长半年,销售价格较此前提高0.5元/斤。
重塑◥>
市场挺在生产前

  历史上曾因难以保鲜而锻造“一骑红尘妃子笑”典故的广东荔枝,眼下已突破地域限制。据统计,2022年广东鲜荔枝出口遍及19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达1.7亿元,占全国荔枝出口的59.4%。
  “产地冷藏保鲜设施的建设,大大缩短了荔枝的预冷时间,原本采摘后1小时才能到冷库,现在10分钟就可以。至少能让荔枝保鲜期延长2天。”朱焱宗表示,成熟的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让鲜活农产品的销售时间变得更加可控。“我们计划收购5万斤荔枝存放在冷库,8月底进行上市销售。”
  “以时间换空间,延长荔枝保鲜期就是拓展荔枝的市场半径。我们以‘12221’市场体系建设为抓手,以冷藏设施为依托,全省一盘棋做好广东荔枝、龙眼等特色农产品市场营销工作。”广东省农业农村相关负责人说。
  如果说“12221”更多指向产销对接等软性机制,那么冷链物流便是实现农产品流通、精深加工保值增值必须夯实的硬件基础。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延伸了农产品的生命周期和销售半径,农产品出村能力不断增强,最终实现价值提升、农民增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