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打工人”也可以种好丝苗米

惠州丝苗米田成为暑期研学的热门打卡地,骆志华传播农耕文化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7月20日版次:08

  研学活动中,骆志华在田间指导插秧(右)。

  南方农村报记者 喻珺

  抢抓农时,夏收夏种,当前南粤早稻陆续进入收获季节。在博罗丝苗米产业园带动辐射的公庄镇,200亩丝苗米田却迎来了不一样的收获景象。来自惠州市各地的小朋友们快乐地穿梭于田间,在老师们的帮助下,一捆一捆收割完的丝苗米就被整齐地排放在地上。空气中还弥漫着稻香味。这片田的主人骆志华,是一名打工人,将自己的田地种植成丝苗米,提供给暑期研学教育使用,同时还在经营的饭店中供应他种植的优质丝苗米。
自己种米,供应自家饭店
  骆志华,一位皮肤黝黑、身材圆墩的饭店老板,以憨厚的笑容和精神干练的形象示人。他热爱美食,对烹饪有着深入的研究。2015年,他自筹资金,在公庄镇开设了一家名为“布里人家的”饭店。2019年,他又在惠州市惠城区开设了分店,取名为“回家吃饭”。
  开饭店的经历激发了骆志华种植丝苗米的热情。2020年4月,他成立了惠州市华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于6月注册了“布里人家”商标。同时,他在2021年租下了200-300亩的土地,全力种植丝苗米。
  骆志华介绍说,田地里主要种植美香粘2号丝苗米品种,成品将供应给他的朋友和自家饭店。目前,种植工作由四人团队负责,骆志华也具备相关知识,会在闲暇时到田间了解品种的生长情况。此外,他还购置了插秧机、拖拉机和烘干机等设备,还配备了4.5亩的粮仓和碾米机,总投资达300多万元。
自学种植,创新种植方式
  早年开设粮油店时间,骆志华发现了商贩勾兑米的问题,也留意到不同地区米的价格差异。于是,他萌生了种植丝苗米的想法,并与丝苗米结下了深厚的缘分。由于没有种植丝苗米的经验,在许多方面,他都是摸索前行。扩大种植前,他曾尝试种植了七个品种,如美香粘、19香、野香优莉丝等,通过比较才选出最合适的品种。骆志华偶然看到了稻鸭共生种植的报道后感到非常有趣,于是他决定在自家田地上进行试验。结果水稻长势良好,病虫害减少,稻米售价达10元/斤,而且鸭肉也十分肥美。
  经过三年试验,骆志华开始扩大种植规模。然而,由于田块较大出现一些不可控因素。“一亩地还相对容易控制,但十亩地就需要寻找更好的融合方式。一般的稻鸭共生系统通常是在水稻生长后期引入鸭子,而我这里的鸭子从小就与水稻一同生长,会出现鸭子踩苗等问题,因此还需要继续试验。”骆志华表示。
  此外,骆志华还研究出了自己的插秧技巧。与传统农户的种植行距不同,他采用约30厘米的行距,比传统方法多出3-5厘米。他认为适度加宽的行距有助于水稻生长。此外,他经常与周围农户交流技术问题,相互研究,共同进步。
农旅融合,让公众认识水稻
  奔跑、嬉笑、收割、捆绑,这是每年收获季在骆志华稻田看到的场景。据悉,这里已经成为惠州市民们寓教于乐的场所,孩子们可以在这里体验插秧、收割、研究碾米,参加科普课堂,亲手制作五谷贴画。
  骆志华介绍,自己的规划中不仅要串联一、二、三产业,同时也要融合第六产业(电商)。把生产、加工、服务、商城、饭店、米业、民宿、互联网等相互结合,这是他未来的想法。但目前还面临很多困难,也缺乏资金,需要慢慢推进。
  从刚开始开饭店到种植丝苗米,每一个过程骆志华的妻子、家人、村里人都不看好。“我的饭店既不在热闹的商圈,也不在旅游景点,只是在路边,大家不理解也很正常。丝苗米也是我第一次种植,经验尚且不足。”骆志华说。
  尽管困难重重,但他并不打算退缩。在公庄镇,骆志华找到了种植的快乐和生活的意义,因为喜爱,他也越发看重这个事业。他身边的朋友打趣说:“有了老骆,我们公庄人也就有口福吃优质好米了。”

下一篇:施纳米硒有机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