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向海而“升”,“湛”放精彩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8月12日版次:02
  日前,广东省湛江市委、市政府印发《湛江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行动方案(2023—2035年)》,提出把湛江打造成区域代表性强、生态功能突出、具有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全国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市。
  如果说三面环海的半岛格局,造就了湛江在海洋牧场建设中的“地利”之势,那么海洋牧场正在涌起的发展高潮和隆起的政策高地,以及广东第一水产大市金字招牌下从种业到消费、从大企业到小渔户整齐而完备的市场雁阵,则正分别是湛江建设全国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市宏伟蓝图与雄心壮志的“天时”与“人和”。“地利”雄厚,“天时”俱备,“人和”正兴,海洋牧场建设的湛江乐章必定恢宏、嘹亮而绵长。
  对于湛江来说,海洋牧场建设不仅必答题,更是争先题。作为位于广东西部的区域副中心城市和广东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桥头堡,湛江必须持续打造具有强大牵引力、辐射力和成长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才能真正担起粤西“带头大哥”的这副重担。除了已经落地的钢铁、石化等项目之外,海洋牧场建设以更加依托独特资源禀赋、更加彰显传统产业优势、更加突出增收富民效应的优势和特色,而成为精彩“湛”放更具韵味的美丽形态。
  对于湛江来说,海洋牧场建设不仅是基础题,更是提升题。无论是近海还是远洋,无论是养殖还是捕捞,无论是种业还是加工,湛江海洋渔业基础之坚实、门类之齐全、特色之鲜明,都毋庸置疑。然而,在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湛江要想继续在海洋渔业的千帆竞发中继续勇立涛头,就必须与时俱进、转型升级,用耕海牧渔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成效,实现从“向海而生”向“向海而升”的华美蝶变。向海而生,更多是生存意义上的,是一种低级而简单的资源索取;向海而升,更多是发展意义上的,是一种高级而复杂的价值再造。
  向海而“升”,“升”在陆海联动。海洋牧场虽然养殖区域位于海上,但育苗育种、初加工、冷链仓储、养殖码头等环节仍然需要岸基要素予以联动支撑。湛江应探索统筹海洋和陆地资源,打造海洋经济价值创新园区,建设一批公共种苗繁育基地、公共冷链物流枢纽、综合管理智能平台。实施用海用地指标统筹供给、并联审批,一次性解决海洋牧场项目配套岸基用地需求。积极推进国内外一流科研机构和高端人才落户湛江,打造海洋牧场建设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市场开发的科技高地、人才高地、知识产权高地。
  向海而“升”,“升”在立体开发。海洋是由空、水、底组成的立体空间,风、光、潮汐等能源和多样生物分布其间。湛江可将海洋牧场与海洋油气开采、海上风电、海洋碳存储等项目一体开发,在空间上叠加、在功能上互补、在要素上循环、在管理上整合。既可以多元开发主体通过多层确权方式,在同一海空区域内有条不紊有序运行,也可以通过赋予同一开发主体海空立体开发权,对海域矿产、能源、渔业、碳汇等资源实施综合开发,从而形成风险分散、利润互济的综合经营体系。
  向海而“升”,“升”在共同富裕。村集体、合作社、小渔户等数量众多但规模较小的市场主体应该扮演何种角色,这是海洋牧场建设必须回答的重要课题。湛江应探索渔民参与海洋牧场建设新机制,针对渔民开展海洋牧场相关技术和服务专项培训,鼓励渔民成立海洋牧场公共服务合作社,为海洋牧场提供投喂、收获、运输等社会化服务。支持渔民转型成为海洋牧场企业职工,发挥其经验优势,解决长期发展问题。
  (作者:付伟,系民建中央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广州市政协委员)

下一篇:“坑娃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