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得母牛者得天下

自繁自育模式一头牛赚7000元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9月09日版次:10

  欢欢牛已建立了母牛自繁自育的良性循环经营模式。

  十年磨一剑,香自苦寒来。许昌欢欢牛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欢欢牛”)总经理崔云鹏,从岳父手里接过牛场的“指挥棒”,下定决心进入牛界,成为真正的“牛人”。
  近日,记者走进欢欢牛母牛繁育基地,听崔云鹏讲述跨行干牛事业的心路历程。
初入牛圈 亏得怀疑人生
  2011年,崔云鹏大学毕业,开始从事导游工作,与羊牛业搭不上半点关系。
  直到2013年,崔云鹏的岳父在河南许昌决定进军养殖业,崔云鹏才开始接触养殖业。为何偏偏与肉牛结缘?崔云鹏向记者透露,当时到底选择养什么动物也是经过了一番研究评估,开始打算涉足养猪业,但由于地理条件和环境因素,失之交臂,又考察奶牛行业,发现入行门槛及复杂程度太高,也没多少信心,最后退其次选择了当年流行的肉牛育肥养殖。
  在岳父的带领下,崔云鹏从养牛一线做起。这一年,欢欢牛牧场正式进牛养殖生产,从外地采购了第一批育肥架子牛111头。但是因为不懂买牛,更是缺乏养牛技术与经验,架子牛到场后就出现了应激综合问题,崔云鹏根本不懂如何处理。一轮折腾下来牛也所剩无几损失较大,这是牛场第一次交的学费。
  “架子牛应激这样的问题反复持续了三年,买几批亏几批,亏得怀疑人生,严重打击了养牛的积极性。”转行或转型的念头浮现在了崔云鹏的脑海里。2017年,崔云鹏选择转行到建材行业,混迹了两年时间后,再次入牛圈接手管理欢欢牛。
死磕技术 下决心养母牛
  好牛源的稳定是崔云鹏和欢欢牛最大的难题。时至今日,好牛源问题依然是困扰众多养牛人的首要问题。崔云鹏向记者回忆道,2016年彻底耗尽了对外购牛的热情,牛场决定转型养母牛,就是为了解决牛源难题,走自繁自育的这条路。他说,能每年繁殖出小牛,最起码比天天出去外购找好牛源要省心、要可靠。于是,牛场又踏入了另外一个更大的牛产业链,也进入了周期更长的母牛领域。
  同年,欢欢牛外购了一批东北西门塔尔母牛,加上牧场原有的一百来头夏南杂交母牛,总共约有200头母牛。然而养母牛的高门槛更是让牛场犯了难,原来积累的一点育肥技术难以招架。崔云鹏说,从开始养母牛到现在,经历了大部分养母牛人遇到的问题,育种选种、流产早产、牛犊成活率低,配种率低、母牛不发情等等错综复杂的难题。最关键的是,当时根本不懂营养,不懂营养的重要性,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作为当地规模化养母牛的先行者,崔云鹏低估了养母牛的难度。崔云鹏回忆道,由于不懂管理母牛,缺少档案记录,最后是亏损还是盈利也很糊涂,更别谈效益,母牛粗放管理,加料减料随心情,导致母牛围产阶段体况过肥,下过牛犊正需要营养阶段又减料,如此往来反反复复,导致母牛亚健康一系列问题开始出现,牛场生产运营陷入极大困境。自己在此时有些心灰意冷选择脱离牛场,转行建材行业,但由于受疫情影响,生意惨淡,几经艰辛与辗转,崔云鹏终于决定回来养好牛,这时已经是2019年年底,正是国内牛价迎来历史高峰的时候。
  这一年是他养牛事业开始走上坡路的一年。他首先自己提高对行业的认知,开始认真学习牧场科学养殖与管理理念、技术,不再闭门造车,抛开牛场出现问题的表象,找出问题根源,开始逐步改变,建立档案,规范管理,制定流程,坚持了两年,已初见成效。从现在建立的数据来看,确实一年比一年强,现在能繁母牛已经突破500头,后备母牛200头,全场存栏约1000头,虽然牛品种仍处于改良阶段西杂牛,但是去年开始繁殖率达90%,获犊率80%,按目前行情来看,一头牛犊利润大概2000到3000元。
十年一剑 门外汉成内行
  2022年牧场已经实现了收支平衡,今年年中已开始盈利,这是十年来欢欢牛首次实现盈利。
  据崔云鹏透露,去年牛场出栏育肥牛超过150头,营收400多万元,今年上半年营收超过400万元,年出栏超过300头。他说,经过了这十年从育肥到繁育的摸爬滚打,现在欢欢牛已经建立了母牛自繁自育的良性循环经营模式,可以做到常年有肥牛出栏,只是目前存栏量还比较有限,出栏数量比较少一批在30头左右。虽然量不大,但是已经有循环滚动发展的模式,可以平衡市场行情风险。
  记者进入牛场,首先扑面而来的是青储料发酵的酸性芳香味,而不是粪污或者氨气等味道。在牛场映入眼帘的除了大大小小活泼可爱的牛牛之外,还有两个很大的青储池,可以满足牧场一年需要的青储料量2000吨,同时还有饲草料加工厂,充分利用河南本地丰富的作物秸秆作为饲草料。牧场还配套了运动场、妊娠区、接生区、保育区、育肥区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养母牛是一切的根本”,崔云鹏说,现在牧场正在进一步修炼母牛繁育的内功,最求质量与单产,尤其是一年一胎技术,这是母牛场的核心竞争力,现在还无法实现全部,只能67%,但这是牧场的目标。这个技术的效率,最终会体现在育肥牛的养殖成本上。
  据他透露,以前自繁自育一头牛出栏时间要达到20个月,现在缩短至18个月,育肥期月增重100斤左右,出栏体重约1350-1400斤,因为自己牧场的牛是改良阶段的西杂牛,育肥总重受影响,但是效益不错。
  崔云鹏给记者算了一下养殖成本,母牛成本占约4800元/头,育肥牛总成本约13000元/头,按照目前活牛行情价格算,可以卖约20000元/头,一头自繁自育的商品牛净利约7000元。这个盈利能力已经超过了行业水平。
□叶定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