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新疆蔬果跨越5000公里走俏大湾区

广东援疆力量开展消费帮扶等工作,助力当地将“小特产”做成“大产业”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9月14日版次:03

  9月,在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英买力镇拉依力克村,果农正准备卖完最后一批新梅。

  南方农村报记者 袁瀚

  “自从有了冷链,果子存放保鲜的时间更久,销量和价格比较稳定,经常有广东的老板来收果子。”在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驻伽师县工作队于英买力镇打造的粤伽新梅产业园内,新梅种植大户如孜·喀迪尔卖完了今年最后一批果实。“今年新梅价格较去年又有提升,卖到20多元/公斤。”他说。
  出天山、进湾区,疆品南下是一条跨越5000多公里的消费帮扶之路。近年来,广东援疆力量围绕产销对接、仓储加工、冷链物流、品牌打造等环节发力,为新疆蔬果进入大湾区市场开辟了“绿色通道”,助力当地“小特产”做成“大产业”。
产销对接通畅 疆品走俏湾区
  中秋将至,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的“兵团红”农产品旗舰店摆满香梨、甜瓜、大枣、核桃、葡萄干等各色“疆果”,等待“老广”前来挑选。
  “兵团红”旗舰店由新疆叶河源果业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以下简称“叶河源”)设立,产品多数来自新疆喀什地区第三师兵团图木舒克市(以下简称“三师”)。公司总经理王成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4月至今,公司在广州、东莞设立8家门店,上架销售兵团三师地区的农产品十来种。
  “买新疆,卖全国”,有效的产销对接是关键。作为人口大省的广东,是一个不可绕过的庞大消费市场。今年,叶河源与三师工作队共同计划在广州、东莞设立专卖店,推动受援地农产品进入市场,助力农户增收。公司第一家门店落在东莞,用相对优惠的价格吸引消费者工作队成员的后方单位选购。“零售店市场反响较好,每日营业额超过1万元。”王成介绍。
  开设门店“试水”成功,助长了公司参与推动“疆果入粤”的信心。王成说,“老广”有秋冬进补的传统,入秋后门店红枣销售量估计有所提升,近期公司更有动力收购农户的产品,“今年预计可以收购受援地的农产品超12万吨”。
  除了开专卖店卖农货,在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驻三师工作队(以下简称“三师工作队”)助力下,农产品近期对接了广东农垦集团,并上线了广垦优选的消费平台。此外,还在图木舒克市(东莞)文化旅游美食节、广肇贺“供销大集”首届嘉年华启动仪式等大型展销活动亮相,助力了品牌提升知名度。
  “疆果到广东销售,援疆工作队是桥梁纽带。”三师工作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作队利用各类展销活动,盘活后方单位的资源,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为企业开辟市场提供支持,也让帮扶的成果惠及受援地的农户。
  以门店、线上平台、展销活动等方式连接产区和销区,是“疆果”进湾区,实现产销两旺的一大抓手。
  在广州对口支援的喀什地区疏附县,广东援疆企业——喀什疆果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同样享受到产销对接畅通的红利。公司销售总监蒋林波介绍,主打高端、健康的加工调味干果,在广州工作队对接下,上线了多个消费帮扶平台,对接多家大型企事业单位收购。“去年企业销售额超2.8亿元,以广东为主的华南消费市场,销售额占1/3。”据介绍,在产销对接下,公司帮扶收购本地农特产品超10万吨,帮助逾5万户农户增收。
订单农业助力 市场前景明朗
  产销对接,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因需定产,则让市场挺在生产前头——根据市场的反馈优化种植,则减少农户和企业“种出来卖不掉”的后顾之忧,让增收止损有保障。
  在疏附县吾库萨克镇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以下简称“菜篮子基地”),停放着运送蔬菜销往其他地区的车辆。“菜篮子基地”是新疆首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由广东援疆企业广州市昇永农业有限公司运营,拥有逾1400座温室农业大棚。所种的新鲜蔬菜,48小时可空运至广东。
  基地负责人倪伟成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今年上半年基地的蔬菜全部售出。入秋后,新疆告别了炎热的天气,气温下降,晚造蔬菜于近期种下。

下一篇:广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