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9月14日版次:05
  据介绍,除了种植西红柿、辣椒供应当地市场,基地还种植红菜薹、芥蓝、菜心、豌豆苗等绿叶菜,探索“粤菜疆种、疆菜输粤”新模式,将新鲜蔬菜主销粤港澳大湾区。“喀什地区没有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每年2月-5月、9月-11月可种植并上市蔬菜,填补了广州基地的生产空白期,保证公司源源不断有鲜菜供应给客户。”倪伟成补充。
  “基地的采购商群体近两年比较稳定。”倪伟成说,公司长期和香港百佳、惠康超市等湾区大型商超连锁店建立合作关系,每年收购量固定。基地种植蔬菜的面积,可以根据订单总数调整。“我们做的是订单农业,能根据整体需求和市场行情,调节种植生产。”他补充。
  订单农业的运用,让受援地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前景更明朗。来自广州市番禺区农业农村局的援疆干部、疏附县吾库萨克镇党委副书记廖鑫介绍,订单农业的模式,让偏远地区的产品对接市场。未来将以“菜篮子基地”为核心,以周边的村庄为支线,从订单农业基础上开拓出农事采摘、乡村文旅、田园观光等模式,吸引来喀什的游客和本地消费者消费,对接更多市场需求,提升受援地农业三产融合的程度。
冷库仓储加持 上市周期延长
  拉依力克村种植新梅近20年,每年八月中旬到九月初,是伽师新梅集中采摘上市的时间。如孜·喀迪尔告诉记者,今年全村新梅产量超100吨,摘果上市的时间仅半个月。
  除了对接采购商,运用技术让果子保鲜来降低损耗,保持品相,也十分重要。“新梅保质期就一星期。没有冷库保鲜,上市后期价格肯定下滑。”他补充。
  上市初期价格坚挺,果实扎堆上市后价格滑落。这是当地新梅种植户普遍面临的问题。提升新梅的品质和保障市场竞争力,要围绕冷链保鲜、仓储物流、精深加工等环节补链强链。
  伽师全县种植新梅45万亩、挂果36万亩,面积占全国40%、产量占60%。近年来,广东援疆重点项目粤伽新梅产业园落地,为新梅完善产业链添加“一把火”。如今,产业园已建成了“县有万吨级、乡有千吨级、中心村有百吨级”总库容15余万吨的冷链物流体系,成功创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广东援疆干部带队,引进一批加工企业落户产业园。
  京东集团伽师产地智能供应链中心仓储负责人苏小梦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京东在产业园的冷库面积逾1万平方米,可储存新梅约3000吨,为采购商提供保鲜储存的服务,再根据需求发货。“八月中旬开始采摘新梅,今年中秋节还能继续发货。新梅的上市周期延长了,品相也能保持,价格不会一下子跌下来。”
  除了鲜果销售,新梅的精深加工,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如孜·喀迪尔说,以往酸果、小果、软果仅能卖1元/公斤。但是,近两年新梅次果价格能卖到约4元/公斤。“产业落地后,加工企业会过来收购次果做果干、果汁。”
  粤伽新梅产业园发展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党羽介绍,工作队蹲点招商,引进京东、汇源、百果园、中荔、元亨、优珍等18家企业落户伽师,生产研发果干、果汁、果酱、果酒等20余种精深加工产品,初步形成从种植到采摘、智能分选、冷藏、包装、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条,促进新梅链上企业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

上一篇:4个月“赚”10万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