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江门台山“侨VA”,下一个“村BA”?

探索打造县域特色赛事品牌,助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11月02日版次:06

  在“中国第一侨乡”台山,传统的九人排球更受当地人青睐。

  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国华

  “几乎每个村都参与进来了!”回忆起9月23日“侨VA”都斛赛区预赛开赛当天,江门台山市都斛镇排球运动协会会长李毅贤仍然语带兴奋。“侨VA”,全称“2023年台山侨乡男子九人排球赛”,这个秋天在江门台山市激情开赛。
  台山被誉为“中国第一侨乡”。相较于于竞技赛场上常见的六人排球,当地人更青睐传统的九人排球。凭借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次融合了九人排球、侨乡文化、农特产品等本土特色的体育赛事,很快在全城卷起了一股村村报名、全民参与的排球运动热浪,助力台山探索打造县域体育赛事品牌。
业余球队将精彩程度拉满
  “晚饭都没吃我们就骑单车跑镇上去了。”谈到国庆节那天傍晚的“侨VA”都斛赛区决赛,莘村65岁的李伯回忆,当时好几个村的村民早早就到了现场,有的还专门带来了锣鼓,等到他们村的球队上场,几个“显眼包”就在场边敲锣打镲,加油助威。从下午5点看到晚上10点,李伯觉得非常满足:“现场很热闹,比赛很精彩。”
  “打了那么多年排球,决赛现场我还是感到有些怯场。”今年39岁的李健明是莘村广东第一田队的15名球员之一。他回忆,在莘村和都斛圩社区两队的决战现场,整个排球场被足足5层人群围住,最前面的是挤到场边席地而坐的,有老人也有小孩,最后面的就只能搬来凳子站上去才能看得到比赛了。淹没在众人的目光和相机的闪光里,李健明这个1.8米高、190多斤重的壮汉也感到内心有些许紧张。
  漂亮的发球,有力的拦网,迅猛的扣杀,极限的救球,还有扭曲的动作和“尴尬”的配合,众选手将比赛精彩程度直接拉满。
  上场的选手中,有务农的,也有经商的,有在读书的学生,也有教书的老师,还有像李健明一样的待业者。他们在场下是普普通通的村民,在场上却带来一幕幕令人热血沸腾的防守和进攻,以及一些可谓“神操作”的失误。全场观众都随着那颗排球的运动轨迹转头仰头,传出一阵阵呼声和笑声。
  “以村为单位举办的全市排球比赛,‘侨VA’是第一次。”台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竞技体育股负责人陈啟辉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过去都是以镇为单位,每个镇组建一支队伍到市里参加比赛,如今以村为单位的“侨VA”让更多村民参与进来了。
  据了解,本届“侨VA”第一阶段为各赛区预赛,各村自行组织年满14周岁、不超60周岁的村民组队参赛,每支队伍15人。通过赛区预赛决出本镇(街)的1个冠军队伍晋级第二阶段的比赛。都斛赛区预赛是全市第一场赛区赛,都斛镇17个村(居)自发组建了16支队伍参赛,共有240名选手参与。
  都斛镇副镇长黄泳仙介绍,都斛赛区决赛现场的观看人次超过2000,整个赛区赛线上观看合计超过10万人次。
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侨VA”的热闹,源于排球在台山民间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排球运动在1914年传入台山,1951年调整竞赛规则后形成了台山特色的九人排球运动。当时,这种排球运动已经成为台山全民热爱的项目,每个自然村都有排球场,每天都有村民自发组织打排球。从台山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排球运动员。在1958年参加全国甲级排球联赛的12队男子排球队共149名队员中,台山籍球员占了69名。
  李毅贤还记得,小时候会在巷子里拉起一条绳子,用纸包成排球,有模有样地学着大人打,“当时村里到处可见打排球的身影”。但他也表示,近些年来随着人口外流和其他运动项目的冲击,排球在村里的年轻受众越来越少。
  “过去村里常住超过6000人,现在全村只有2800人,多数都是中老年人。”莘村党总支书记李胜业和71岁的莘村排球队教练李建新介绍,莘村共有9个自然村,过去每个自然村都有球场,现在打排球的人变少了,全村只剩下2个球场。
  台城街道长岭村近期刚组织好参加“侨VA”的村民,一名村干部透露:“能够参赛的都是30-59岁的村民。”他也感叹,村里组织的排球赛面临着找不到人的窘境。
  而这场热闹的“侨VA”,正有意唤醒台山各镇村沉寂许久的排球运动。在台山排球运动逐渐式微的背景下,它让李毅贤看到了重振排球运动的希望。现在,各地都在紧张准备比赛,每到周末,莘村体育馆都有周边村镇的村民来打比赛,“感觉过去的氛围又回来了”。
  “排球比赛一直那么多吗?怎么最近天天直播?”
  “以前几(只)有过年宰(才)有比菜(赛)的。”
  10月30日晚上9点,一位台山的网友在抖音直播莘村体育馆内的排球比赛,标题写着“都斛VS斗山”。面对前述的提问,他用带有台山口音的普通话说道,举办“侨VA”,比赛才变多了,最近好多其他村镇的过来打友谊赛。解释完,他就跑上场去了。都斛8人对阵斗山7人,他是都斛队的一员。
  “广海仔也利(厉)害的。”直播间内,70多名网友一边讨论比赛情况,一边争论本届“侨VA”的厉害选手。在他们看来,四九、端芬、深井等镇的排球队也都是很有实力的。这样的氛围,让在现场观赛的李毅贤感到非常开心。作为都斛镇排球协会会长,莘村体育馆举行的友谊赛,都有他在背后帮忙组织协调。
  黄泳仙表示,“侨VA”的举办也吸引了更多的侨胞和乡贤参与到家乡的发展中来。“本次比赛得到了华侨等热心人士的捐款以及赞助商的支持。”她表示,希望“侨VA”的举办能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家乡传统排球运动,接下来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资金支持镇里开展排球赛事、提升排球场地,“希望在圩镇也能建个室内排球场”。
  放眼广东,江门台山仍是全省排球运动氛围最浓的县(市)。2022年,台山市九人排球项目还入选了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对于当地,“侨VA”是一个传承和发展九人排球运动,乃至打造县域特色赛事品牌的新契机。
  台山在文化旅游和体育“十四五”规划中,作出了排球运动发展专项规划(2021-2035),明确提出“六大体系”,即打造历史文化体系、基础建设体系、专业基地体系、赛事活动体系、校园排球体系、文创产业体系,以推动台山排球运动发展。此外,还制定了《台山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不断投入资金改造体育场馆等配套体育设施,大力支持赛事举办。
产业加料让“侨味”更浓
  “很开心,提回了一笼肥美青蟹,足足有4斤多呢!”在10月1日晚举办的“侨VA”都斛赛区决赛中,莘村击败都斛许社区夺得冠军,都斛圩社区和大纲村排球队分别拿下亚军和季军奖杯。夺冠的莘村排球队提回了15笼青蟹,都斛圩社区和大纲村分别赶回了30只和15只马岗鹅,引来观赛村民和游客羡慕的目光。李健明笑道:“虽然重量不如他们的鹅,但都斛的青蟹可是价格不菲!”
  青蟹和马岗鹅都是当地有名的特色农产品。2020年都斛镇青蟹产业产值就超过2.4亿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30%,2022年全镇马岗鹅产值也超过1.6亿元。将两大富民兴村产业的产品作为首届“侨VA”都斛赛区的奖品,可谓诚意满满。
  前往观赛的游客也能品尝到这些地道的侨乡特产。黄泳仙介绍,都斛镇不断在“侨VA”上做加法,赛区赛开赛以来,镇里举办了“非遗里的侨乡情”都斛嘉年华活动,推出了青蟹美食专场中秋国庆游园活动、趣味运动会、蟹皇蟹后争霸赛以及都斛海鲜街“十大名菜”烹饪技能竞赛等活动,还组织了系列文艺演出活动,让游客在享受精彩赛事的同时,还能领略南村烧鹅、青蟹等都斛“味道”。
  眼下,其他镇(街)赛区赛也即将开赛,晋级队伍将于今年12月在台山体育馆和白沙体育馆举行初赛,春节期间将在台山新宁体育馆举行决赛。决赛期间,新宁体育馆南广场也将开展文艺演出、非遗展示、农产品展示、美食展示等系列活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