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猪企迎十字路口

谁能杀出重围?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11月16日版次:09
  今年养猪企业的日子不好过,猪价始终上不去是直接原因。越来越多的行业人士开始意识到去产能才是从根本上扭转局面的办法。不过产能究竟应该怎么去呢?业界一直没有什么共识。
  近日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2023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上表示,目前我国生猪远超市场消费量,“猪周期”处于底部,猪价下跌已经致使养殖户亏损严重;为降低“猪周期”波动,相关部门应该在继续支持家庭小户养猪的同时,对养猪大户、大型养殖场实行准入机制。
  按道理刘永好这个建议还算中肯,还专门提到了要继续支持小散户。然而养猪人对此建议的态度并不一致。有网友直言,凭什么你建好那么多猪场之后,就开始限制别人进来养猪了呢?在新牧网微信调研中,仅有43%的读者支持准入机制。多达45%的读者认为这种措施影响市场自由竞争。
  平心而论,刘董的这个提议出发点应该是觉得产能过剩太严重。而去产能这件事,只靠他一个人一家企业远远做不到。他在发言中也具体指出,当前全国生猪需求量大概是7亿头左右,但我国养殖产能已经超过了8亿头,而且能繁母猪产能去化较难得到调整。
  那产能去化究竟该怎么实现呢?有一位网友的质问在笔者看来很有意义,“为什么不建议2023出栏量排名前二十的企业2024年降产能20%?”在许多养猪人看来,产能降不下来的症结恰恰是包括新希望在内的所有巨头们。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辛国昌在日前举办的第二届生猪产业峰会上提到,规模化养殖已经成为中国养猪业的主导模式。到2022年,全国生猪规模养殖的比重达到了65.1%。排名前20位的现代化养殖企业在2022年出栏了约1.68亿头生猪,较2019年增加了约1.1亿头。
  不仅如此,即便在亏损最惨烈的今年,巨头的步伐也未如想象中那样真正停下来。辛国昌表示,20家大型生猪养殖企业今年上半年出栏生猪同比增长15%,高于全国增速12.4个百分点;6月末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增长18.7%,高于全国18.2个百分点;6月份生猪存栏量同比增长21.8%,高于全国20.7个百分点。
  倘若政府没有打算强力介入来引导行业产能去化,以笔者对行业的观察,特别是类比早就实现巨头化的家禽行业,养猪业的产能调整几乎不可能达成行业共识。也许是笔者比较悲观,养猪业这一轮产能扩张如果想真正结束,唯有等到巨头和巨头这场残酷比拼真正尘埃落定之日。
□吴昊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