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6版: 综合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湛江“火山红薯”养成记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11月23日
版次:
06
11月17日,工人将智能化分拣后的红薯装筐。 欧阳泽 摄
一筐筐检测达标、带着泥土气息的红薯被送进糖化仓库,7天后,甜度飙升的红薯转至分选线上清洗、“拍片”体检,按照个头和品质分成18个等级,分别装进不同的包装盒,根据订单地址送往全国各地……
这是位于湛江市的广东佳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淳公司”)红薯一体化加工厂。2021年成立以来,该公司瞄准红薯市场“金字塔”最顶端,坚持标准化、商品化、品牌化、订单化,科技赋能助力红薯上行,链接全国高端渠道,为红薯产业提质增效。不到3年时间,该公司已发展成为我国头部高端红薯产地供应商,旗下“火山红薯”迅速成为国内知名的红薯品牌,批发遍布全国16个一级水果市场,长期合作供应超过1000家商超和团购平台。
把准行业痛点
进军高端市场
“火山红薯”品牌创始人宋景标是土生土长的湛江遂溪人,原从事火龙果销售。他在跑业务中发现,从日本进口的某品牌红薯在市场上能卖到60多元一斤,而且供不应求,这对他触动很大。
湛江种植红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种植面积达100万亩,遂溪更是中国冬薯核心产区。然而本地红薯的价格、口感、品质离高端红薯有很大差距。红薯产业大而不强,问题出在哪里?
“我们种的品种就比不上别人,采后商品化也没做好。”在市场打拼了十多年的宋景标敏锐地意识到,红薯要走高端路线,就必须解决产业链中最关键的两个痛点:采前品质控制和采后品质提升。
2021年3月,宋景标与搭档合伙在遂溪县洋青镇成立广东佳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决心要将湛江红薯闯出一个名堂。
专注采前品控
给红薯喂“海鲜”
选好种源是第一步。佳淳公司首先与科研机构合作,选择日本高端红薯作为种源,通过组培苗技术引进湛江,自主培育出烤食口感甜糯丝滑的“火山一号”红薯。
“红薯有烤的、煮的、蒸的、做菜的、加工的。我们瞄准的是高端烤熟这一市场细分领域。”宋景标说。
湛江昼夜温差大于12℃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火山土壤,为红薯提供优越的生长环境。“但好的红薯是靠种出来的!”宋景标毫无保留地向大家介绍“火山红薯”的种植秘方:滴灌鱼肽蛋白。
鱼肽蛋白是一种新型有机肥料,提取自鱼肉蛋白质。由省、市各级科研专家组成的公司种植工匠小组,通过不断开发、试验,发现“吃”鱼肽蛋白长大的红薯皮色更鲜、口感更佳。
为了确保田间管理质量,佳淳公司舍弃了传统的订单种植模式,选择与合作户共同投资,共负盈亏。“在种植端我们绑在一起,是利益共同体,农户热情很高,并且会更卖力投入到种植管理上来。”宋景标说。2023年“火山红薯”冬种面积从上一年度的1万亩增至3万亩。
快速愈合糖化
提升采后品质
“刚从地里挖出来的红薯并不好吃。要想好吃,关键在于糖化。”在佳淳公司红薯一体化加工厂,“藏着”8个600立方米的糖化仓库。宋景标按动墙上的开关,一扇橙色大门缓缓打开,一箩箩鲜薯整齐码放在内。他迫不及待地向记者介绍公司引以为傲的一项“黑科技”——高温愈合糖化技术。
糖化是指将淀粉转化为糖的过程,这个过程使得红薯的口感更加甜美。刚采摘回来的红薯难免表皮有磕伤,佳淳公司的糖化仓库采用红薯快速高温愈合处理技术与高温抑芽技术,35℃高温气流能促进红薯外表皮新陈代谢,加快损伤愈合和修复,减少细菌真菌感染,从而避免红薯过快腐烂。
在这里“躺”上一周的红薯,出来后皮滑光鲜,糖度比普通红薯高5至10度,口感从粉变糯、润滑香甜。此外,由于不容易长芽和腐烂,红薯货架期会延长至一个月,直接减少了客户的损耗。
品质提升后的“火山红薯”身价翻倍,田间收购从每斤三元涨到每斤八元。
产品分类分级
销售额超亿元
生产出优质红薯,离走进高端市场还差什么?宋景标的回答是标准化和商品化。
“以前红薯在地头采收,或者自己运到市场上去卖,无法跟大型商超、电商平台等高端渠道衔接,原因就是没有分级分类,没有做好包装。一袋薯里有大有小、有好有坏,怎么卖得起价?没有标准化的包装,怎么配送?”宋景标说。
为了解决这个痛点,佳淳公司成立之初,就立项投资3000万元建设鲜薯标准化处理中心,从欧洲引进全球领先的红薯专用分选与包装设备,通过光学分选技术,按照大小、形状、重量、颜色和主要外部缺陷等,把红薯分为18种规格智能化包装销售,并可以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从而带动销售模式变革,提升红薯的附加值。
目前,“火山红薯”在电商平台售价达到10元/斤。该公司迎合市场推出标准的2.5斤轻便装,适合四口之家一餐消费,方便携带,并设计了可视化包装,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成为公司爆款。今年截至目前已销售约50万件。
通过一系列系统举措,佳淳公司在高端红薯标准化、商品化加工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突破,打开了广阔的销售渠道,逐步向品牌化、订单化迈进。2023年“火山红薯”产量2万吨,销售额超1亿元,2024年度有望以3倍速增长。
“我们将继续深耕红薯领域,打造高端烤薯的标杆。下一步要与预制菜深加工企业合作,打通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推动红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宋景标说。
□林宇云 黄文朗
上一篇:
下一篇:
英德连续14年入选全国重点产茶县 南方农
上一篇:
下一篇:
英德连续14年入选全国重点产茶县 南方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