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形式主义”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12月21日
版次:
02
| 漫谈 |
新闻背景:近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要求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论述精神,加强对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政务公众账号和工作群组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12月18日新华社)
@吕德文:部分基层事务具有一定模糊性和弹性,要靠群众工作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非要靠注重精确性的政务APP。比如在农村,无论是环境治理还是村民诉求,村干部都可直接解决,非要走一遍“上报-派单-反馈”的机械数字化流程,相当于让村干部干两遍活儿:一遍是解决实际问题,一遍是把解决过程在网上留痕。建议基层治理数字化需留够“时间差”,数字乡村建设也应注重在不同领域分阶段推行。
@马亮:不少政务APP上线以后就“长生不老”,这同没有建立强制退出机制有关。一些政务APP沦为“僵尸”,用户的使用率和满意度不高,却长期存在而得不到纠正。这就需要加强问题APP的预警、整改和退出机制,对于有问题的政务APP绝不手软和姑息,发现一起就要下架一起。
当然,治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不能“一刀切”,而是要做好分类管理和精准施策。政务APP并非都有问题,有不少优秀的政务APP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对于成效好的政务APP要加强复制推广,并在更高层面进行统筹共享。
更重要的是,要治标治本,关注和打破问题APP背后的利益阻挠。不少APP的开发、运维和使用,往往牵扯大量企业及其关联人的巨大利益。加之政务APP市场缺乏竞争,使得一些问题政务APP久治不愈。只有打破这些利益集团背后的“保护伞”,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动政务APP的良性政商合作,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政务APP的规范建设、健康运行和高效利用。
@王沐源:线上生活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指尖上的政务”也只是政务的一部分。微信群里“收到”不等于“办到”了,文件转发了不等于工作落实了,App里留痕了不等于问题解决了,线上“花样”多了不等于群众满意了。
“指尖”不能替代“脚尖”,要大兴调查研究,对于“指尖上的事务”,能精简的要尽量精简。这样才能让基层工作人员从手机里、电脑上解脱出来,推开门、迈开腿,到群众中去,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场中去。
“指尖上的政务”为的是带来“指尖上的便利”,而不是负担;“屏对屏”为的是让群众“少跑路”,而不是在政民之间竖起“一道墙”。刹住“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歪风,给基层工作人员“松绑”,对群众以真诚替代“套路”,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实处、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上一篇:
县城客运站消逝,见证时代进步
下一篇:
乡村CEO: 让农业更现代
上一篇:
县城客运站消逝,见证时代进步
下一篇:
乡村CEO: 让农业更现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