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7版: 农村财富·专题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进入存量竞争 市场争夺加剧
鲁鄂粤三地肥企创新之路各不相同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12月21日
版次:
07
金正大近年来推出的新型产品。
在农资人眼里,谈到山东肥企的营销,很多人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谈到湖北肥企的发展,不少人表示有矿就是有底气;谈到广东肥企的过去,一些人认为是占据了改革开放的先发优势。
但如今,农户种植水平的提高,化肥价格的透明,绿色发展的需要,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企业产品推广愈发吃力,矿产资源开采逐步受限,行业先发的优势不再。面对国内外复杂的市场环境,以鲁、鄂、粤三地为代表的化肥企业又开始了创新求变的发展之路。
□南方农村报记者 任亚航 戴甜甜
谈到化肥行业,就不得不提到山东。作为化工产业大省,山东省化工产值长期居全国前列。
山东省耕地面积约1亿亩,化肥年需求量1600多万标准吨左右,占全国化肥需求量的十分之一。这里几乎没有矿产资源,却孵化了不少知名肥企,从尿素到氮肥,再到水溶复合肥和特肥,不断地追新、创新是山东地区肥料市场的亮点表现。
近十几年来,以金正大、史丹利、鲁西化工、鲁北化工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鲁肥企业脱颖而出;以海大、海鲸灵、土木启、恩宝、植知源等特肥企业则厚积薄发,转换热门赛道,蹄疾步稳。
长期以来,山东化肥企业给行业的印象就是营销很强,在资源匮乏、地理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仍孕育出一批知名农化巨头,一度成为其它地区争相学习的对象。
但是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在农户种植管理水平普遍提升的情况下,企业产品推广愈发吃力,随之而来的是鲁肥市场占有量的下滑。
“能够活下来的企业,产品都是有特色的。”山东一化肥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农业生产已由追求产量向提升品质转变,这就要求肥料产品不仅能助力作物产量提升,还要能显著改善作物的口感、风味等品质性状。
今年,金正大引入磷素活化技术、生物刺激素养分协同技术等多种增效技术和产品,对旗下全新产品进行技术升级。金正大集团董事长李玉晓明确表示,针对不同肥料的产品特性及应用特点,金正大通过不同肥料增效技术产品的高效配伍,形成复合增效方案。未来,金正大将进一步加快化肥增效技术输出,力争每年将我国1000万吨传统氮肥、磷肥和普通复合肥等改造提升为特种增效肥展。
目前,史丹利的现有总资产为99.47亿元,分别在山东、吉林、河南、甘肃、新疆、河北、湖北等地设立了生产基地。并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3000多家一级经销商、10万多个销售服务网点。
除了广撒网式搭建营销网络,史丹利还积极瞄准新项目建设,助力实现磷肥-复合肥/新能源材料的产业链布局,从而增强整体竞争力和经营抗风险能力。
作为国内最大的稳定性肥料生产制造商之一,山东翔龙集团完成了矿业、化工、化肥、农业上下游产业链布局,建立了山东、四川、甘肃、辽宁、新疆、内蒙古、湖北、云南8大生产基地,正迈向2个百亿战略目标。
作为地处我国中部、长江中段,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拥有“九省通衢”美名的湖北,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成为肥料产业辐射全国市场的重要咽喉之地。
磷复肥是湖北的一大优势,涌现出湖北宜化、新洋丰、三宁化工、鄂中生态等化肥行业龙头企业。2023年中国化肥百强榜单中,前十名湖北占其三。
据磷复肥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湖北省磷酸二铵产量为173.3万吨(P
2
O
5
),占全国产量的28.7%;磷酸一铵产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占全国产量的44.7%,为全国的磷复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资源保障。
“相较于山东、四川等地,湖北具有区位和资源双重优势。”湖北鄂中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常云介绍说,当前农化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谁拥有资源优势,谁就掌握市场的主动权。
今年,鄂中生态在“主业倍增计划”的引领下,坚持“三大创新”,实现了业绩逆势上扬。截至10月底,鄂中生态磷复肥产销量同比增加87.4万吨,复合肥同比增加44.6万吨,精品特肥同比增加7.6万吨。
拓链条,补短板,打造“新国肥”,是近年来新洋丰的一大发展重点。据了解,为弥补在高品质磷矿石不足的问题,新洋丰专门成立磷选矿研究小组,集中力量破解各种中低品位磷矿石中脱镁、脱硅、脱钙等技术难题。
“新洋丰一直以来都有很明确的目标。”新洋丰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过去一年来,新洋丰坚持高质量发展、稳健经营,凭借多年打造的一体化成本优势,构筑了稳固的经营护城河。同时,公司依托企业丰富的磷矿资源优势,迅速抢占行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高地,将新材料产业打造成继肥料主业后的第二主业,开启第二增长曲线,形成从单一的磷复肥产业,升级为磷复肥、新材料双主业和磷石膏建材一辅业的“两主一辅”产业格局。
纵观湖北农资市场,经历了多轮市场洗牌,资源型企业正朝着打造全产业链战略迈进,特别是在资源渠道化和特肥规模化的当下,“增效”已成为农资行业发展的主流话题,肥料企业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开始朝向全产业链发展。富邦、科诺、迪斯科,一批企业正逐渐崛起,鄂中生态、湖北宜施壮、凯龙集团等都不约而同的提出扩产能、补短板的发展规划,通过在省外布局基地、扩大生产产能,形成辐射全国的布局。
拼营销不如山东,拼资源不如湖北,但是处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位居祖国大陆最南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广东凭借市场与先发优势,一度引领着行业的发展。
2003年12月,内蒙古乌拉山,一座年产20万吨的复合肥高塔造粒生产装置落成,广东肥料企业建立起国内首条高塔造粒复合肥生产线。
自此,中国复合肥行业正式进入“高塔”时代。20年来,广东不管在肥料品类创新,还是产品生产工艺,都一度被视为业界标杆。
然而,近些年,随着我国化肥行业进入使用量负增长时代,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2022年,芭田股份营收28.55亿元,净利润1.21亿元;而同样以复合肥为主业的云图控股、新洋丰股份、史丹利股份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205.02亿元、14.92亿元;159.58亿元、13.09亿元;90.38亿元、4.41亿元。差距巨大,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广东这几年被外省企业冲击比较大,没有资源,没有生产成本优势,有的就只是市场优势。”广东欧米挪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光说。
以前广东市场本土肥企占据半壁江山,而如今形成了本土、外省、进口肥三分天下的格局。“夹缝中求生存。”谈起广东肥企的处境,瑞丰生态集团董事长陈秋雄如此评价。
“肥料行业最终就是走向精准服务。变化就是我们的机会,要敢于革自己的命。”陈秋雄说,瑞丰生态与多家农业科研院所合作,成立了新型肥料研发中心与土壤修护研究院,以土壤和作物需求为导向研制作物专用肥料等各类特肥。截止目前,瑞丰生态特肥占比已经高达80%以上,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同样,拉多美通过产品升级、降本增效、质量改进以及推出一系列“高塔腐植酸钾”新产品,占领市场,确立竞争优势。
“未来肥料企业出路之一,在于以作物为中心,围绕作物栽培难点痛点问题,提供包括肥料、农药、农技等整合服务方案。”拉多美集团营销中心总经理林生梁说。
广东海纳百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广东新兴肥企代表,这家成立仅三年的公司,如今凭借着生态绿色农业发展中的建树,成功上榜全国优秀有机肥料企业TOP10。
海纳百川董事长郑继友介绍,用有机肥取代化肥,修复土壤的同时,实现二氧化碳大量减排,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双丰收。
自去年7月海纳百川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开展“有机水溶肥料田间示范推广工作”以来,围绕柑橘、蔬菜、茶叶、水稻等领域,均取得显著效果。在广东潮州的一处示范基地试验显示,使用“海威沃小分子有机水溶肥”,朝天椒亩增产500公斤,亩节本增效3207元。
“价格拼不过外省,资源先天不足,广东企业的出路在品种改良、差异化、功能型。”在张文光看来,肥料同质化竞争严重,差异化的功能型复合肥,能够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据介绍,广东作为果蔬种植大省,农产品品类众多,耕地复种指数高,种植效益突出,化肥农药等农资投入大。一年四季均有作物种植,催生出一个使用水平高、消费力强、化肥需求量达700万吨、农药销售额达35亿元的特色农资市场。
3300多万亩的粮食作物、2000多万亩的蔬菜、400多万亩的荔枝、280万亩的柑橘……围绕作物做文章,广东肥企大有可为。
上一篇:
下一篇:
无名组 226
上一篇:
下一篇:
无名组 22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