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佛山市禅城区——

示范“带”动 交出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答卷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1月02日版次:03

  “季华乡见”示范带是禅城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生动样本。

  文昌塔是孔家村的文化地标。

  沿着佛山禅城“百里芳华·季华乡见”乡村振兴示范带漫行,岭南水乡特色的景观节点令人陶醉,扎根乡间村落的新兴业态生机勃勃,一幅串珠成链、城乡融合的富美画卷徐徐展开。
  作为佛山“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途经禅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季华乡见”精品段涵盖“三圈九村”,串联黎冲、番村、塘头、上元、东村、溶洲、罗格、南庄、紫南九个行政村,打造“陶醉石湾”“展翅凤翔”“醉美南庄”三大片区,形成“一带三圈”的空间格局。
  “季华乡见”示范带精品段是禅城积极推进“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缩影。去年以来,禅城坚持城乡共融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以头号工程之势,谋定“123”发展思路——建设1个农业公园,打造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发展高质量绿色渔业、高质量数字乡村、高质量都市农业3个新业态,奋力打造城乡深度融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样板。
  □南方农村报记者 林伊晴
 提亮绿美底色      以绣花功夫提升乡村生活品质
  走进禅城区南庄镇东村村,这里绿树环绕,每经过一个拐角转弯,都能邂逅生机勃勃的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
  开窗可见绿,推门即是景。以“见缝插针”的方式进行绿化美化,用“绣花功夫”提升乡村生活品质,是东村村增“颜值”、提“气质”的思路。
  围绕这一思路,东村村首先从盘活房前屋后闲置地入手,因地制宜建成36个“四小园”生态板块,同时以新建设的中心公园为起点,打造了一条长达2.3公里的15分钟美丽宜居线路。庭院宽敞洁净,花木整齐有致,中心公园成了群众休闲的好去处。如今的东村村,一步一风景,彰显着村庄生态之美。
  “村里的环境真是大变样,住着也越来越舒心了。”谈起村庄的变化,村民们很是感慨。
  东村村只是禅城全域推进绿美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禅城以乡村环境“微改造、精提升”推动城乡面貌全域升级,不断增亮高质量发展的绿美底色。上元村通过充分发动村民群众的力量,有效盘活村内边角地,在尽量保留原有果树、植被的基础上,在房前屋后打造了30个“四小园”,并探索运用“积分制”,持续完善长效管护机制。
  村容村貌全域焕新的背后,是一套注重激发内生动力的工作机制。从2020年第二季度起,禅城区连续11个季度开展“美丽共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评选,产生45个红榜村,占比85%,53个行政村均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在红黑榜的激励下,禅城区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水平进步明显。在2023年上半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检查中,禅城区连续7次保持全市前二。
  随着“季华乡见”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项目的推进,各村加大力度推进人居环境整治,逐步实现从“一处美”到“一片美”、从“环境美”到“内涵美”的华丽蝶变。
 激活乡村业态      打造岭南水乡特色农文旅品牌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禅城以“季华乡见”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抓手,着力发展与“城市中心”相适应的特色都市农业,让身处繁华都市中心的人们,也能抵达心中的田园牧歌。
  南庄镇是典型的岭南水乡,拥有历史悠久的水乡渔耕文化,目前正大力发展水乡文旅产业,下辖的紫南村成为全市首个全域创建4A级景区的村庄。
  走进紫南,既可以打卡集农耕体验、研学教育、生态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也可以体验仁善三馆、紫南船说、紫南欢乐谷、洛神艺术村等特色品牌项目。近年来,紫南村积极培育“旅游+”系列新业态,目前已形成具有多元业态的农文旅产业集群。
  在去年7月举办的“魅力水乡·中国南庄”品牌发布会上,“魅力水乡”风情提升项目正式签约启动,以超42亿元撬动10大项目。
  城市里的田园风光、家门口的都市农业,正重新定义禅城人的休闲生活。投资达2.16亿元的禅乡渔歌农业公园,正是禅城区以真金白银推动都市农业发展、打造生态旅游路线的生动体现。
  作为禅乡渔歌农业公园的重要组成板块,孔家九曲公园是“季华乡见”乡村振兴示范带的一张都市农业名片。从种苗孵化驯化到工业化养殖,从文旅观光到科普研学,以“做产区园区的思路打造公园”,孔家九曲公园的目标不仅仅是一个都市休闲场所,而是充分发挥城市中心“吸附力”效应,吸引集聚科研技术、金融资本等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要素,打造集聚都市农业全产业链的经济总部。
  总面积达1.5万亩的禅乡渔歌农业公园,还包括红峰公园和罗村沙公园两大板块。3处公园实现连片布局、特色交融、互为补充。孔家九曲公园打造具有现代农业、科普研学、休闲文旅等功能的农业公园示范区,红峰公园打造绿色生态基塘农业生产基地,罗村沙公园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湿地田园时尚综合体。
  在不改变土地性质、土地所有权、原有农业生产的前提下,禅乡渔歌农业公园通过“政府统租、连片开发、规范管理”的模式,把分散的农用地集中起来,目前已完成统租5390.87亩农用地、9.3亩建设用地、15间配套民房,旨在打造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大湾区首个农业CBD。
 擦亮文化名片      将古村活化与非遗传承相结合
  让古村“活”起来,是示范带的重要建设方向。从“状元村”黎冲村到“探花故里”罗园村,再从岭南派孔子后人之村孔家村到北宋太原霍氏迁居的上元村,“季华乡见”示范带上古村众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我们村是禅城孔子后裔最大的南迁地,连片古建筑群达5000平方米,文化氛围浓郁,名人辈出!”罗格孔家村村长孔庆耀骄傲地介绍道。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孔家村都会举行盛大的“文昌诞”,市民游客慕名而来,参与书画雅集、非遗展览、花艺展示、汉服走秀等活动。
  为进一步擦亮古村名片,孔家村近年来修复连片古建筑群达2400多平方米,并逐渐恢复了包括“文昌诞”“孔子诞”等民俗活动。
  步入黎冲村,古朴气息扑面而来,仿佛置身时光隧道。在黎冲村,可以在状元文化馆看展览,在古民居里挥毫、制陶,还能品尝美味的状元及第粥。
  作为“季华乡见”乡村振兴示范带上一张亮眼的文化名片,黎冲村的活力得益于该村大力开展古村活化利用工作。近年来,黎冲村在做好老屋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当地岭南文化、陶瓷文化等优势,通过引进企业进行开发运营、积极吸纳艺术家和文化企业等方式,先后打造状元宴IP,建立佛山陶艺收藏家吴国伟、佛山市艺术创作院·佛山雕塑院专业雕塑家蚁潮、石湾公仔雕塑家霍永坚等多个雕塑家工作室,探索出一条禅城特色的古村落活化利用路子。
  随着孔家九曲公园的建成,罗格孔家村文昌塔、孔公祠、文宗里等文化地标将会被充分利用起来,大力开拓“研学+农耕”市场。
  去年以来,禅城把打造“最佛山”城市文化名片作为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重点工程之一,发布《高质量打造“最佛山”现代化禅城十条措施》。其中,擦亮示范带沿线的文旅金字招牌是重中之重。
  围绕示范带建设,沿线村庄充分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促进乡村文化与休闲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形成了仁善紫南、崇文南庄、和信上元、和善罗格、淳美溶洲等“一村一文化品牌”,让溶洲刺绣、上元舞火龙等当地丰富的非遗文化演绎出全新魅力。
  鉴古向新,生生不息。作为佛山“城市门面”,未来,禅城将继续深化“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加速推进高品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落细落实,持续挖掘文化资源,高质量拓宽文旅产业空间,把岭南文脉之城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文昌塔是孔家村的文化地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