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4版: 民生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文化橄榄筑品牌 湾区处处懂“回甘”
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推动潮州文祠橄榄从“卖原料”到“卖产品”再到“卖品牌”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1月02日
版次:
04
南方农村报记者 韩安东
曾经,对于潮州果农而言,采摘橄榄如同攀登高山,卖向市场仿佛遥望星河;如今,随着潮州以科技助力橄榄产业提质升级,品质橄榄一次次进湾区、进销区,仿佛在向每一位消费者轻声言语:品一颗潮州橄榄,让幸福在此刻回甘。
2021年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组团帮扶潮州市潮安区文祠镇以来,每年的12月份,便成了属于潮州橄榄的节日。2023年12月27日,2023潮州橄榄文化周湾区展销活动在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路步行街举行,这是潮州橄榄再一次来到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
3年来,从首届橄榄文化节到两度举办橄榄文化周,工作队让潮州橄榄从万亩山林无人问到湾区处处懂“回甘”,以极具影响力的盛会,深挖极具市场力的潜能,释放极具品牌力的能量,向更高的市场攀登,向高质量发展攀登。
值此“远”“近”
从“高不可攀”到好味共享
日前,在文祠镇文祠大道,建成农业种植基地负责人谢桂臣看着来自广州、深圳、福州等地的订单,脸上挂满了开心的笑容。在他身后,是一筐筐当地果农采收的新鲜橄榄。
“现在做这行,从未离天空那么远,从未离市场那么近,很幸福!”翻着写满密密麻麻账目的本子,谢桂臣一边把一颗橄榄放入口中,一边乐呵呵地说。
谢桂臣所说的“远”与“近”,实际上代表了大部分潮州橄榄果农、企业家的心声,背后则是潮州橄榄产业先酸涩后回甘的跌宕历史。
“攀上橄榄树,离天三尺三。”在文祠镇山间乡村,许多果农都会说这样一句顺口溜。尽管潮安区优越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山地资源造就了一片橄榄生长福地,但“野蛮生长”的橄榄树大多高可达二三十米,果农往往需要借助高梯才能顺利采摘橄榄果。“一抬头,迎面就是阳光和天空。”从事采摘工作30多年的采果人张师傅说。
2021年,依托潮安橄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批批橄榄树实现矮化嫁接,树高普遍在3-4米,方便采摘管理,极大降低了坏橄榄情况出现。同时,在文祠镇帮扶工作队、文祠镇委镇政府支持引导下,文祠镇大部分企业开始让橄榄品种“转型”,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的帮助下,嫁接质优价高的青皮、灵峰、青茵等良种,优化种植结构,全面提升橄榄品质。
好果子如何卖出好价钱?怎样有效拉近与市场的距离成了困扰在潮州橄榄人心中的又一个难题。
作为潮汕人民的记忆,潮州橄榄在20世纪90年代风光无限,一度成为每家每户争种的“金果果”。然而,市场最不缺趋利者,因为大面积跟风种植橄榄树,同质化橄榄产品极度泛滥,行情逐渐走入下坡路。
“2010年左右,收购价才0.3元/斤。”谢桂臣回忆道。
为了改变,在文祠镇帮扶工作队、文祠镇委镇政府支持引导下,潮州文祠镇大部分企业尝试“改革”生产模式,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管理”,引入数字化平台服务,开发橄榄汁、橄榄酒、橄榄酱等深加工产品,并积极到各地市场展示展销,让潮州“橄榄味”实现全民共享。
2022年,文祠镇深加工年消耗橄榄量约1.9万吨,年产值7亿元;辐射带动全市橄榄种植面积10万亩,总产值突破10亿元,全产业链农户3万余人增收。
敢于“造梦”
用心讲好潮州文化橄榄故事
一笔而下,青绿之果款款而来;笔酣墨饱,小小橄榄栩栩如生。在2023潮州橄榄文化周湾区展销活动,一幅幅独具匠心的橄榄主题书画让广大观众连连称叹。
这是潮州将“橄榄文化”做成“文化橄榄”,促进潮州(文祠)橄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之举。
近年来,文祠镇帮扶工作队始终坚持打造潮州文化橄榄品牌,赋能潮州橄榄产业高质量振兴。
将时钟回拨至2021年12月29日,当天首届潮州文祠橄榄文化节在潮安区文祠镇启动。令当地果农老郭意想不到的是,从小看到大的橄榄果,竟然能变成歌词,成为视频的“主角”,“你看这个短视频我至今还留在手机里,舍不得删。”
在2022年9月,由南方农村报、南方都市报携手推出的短视频《文祠橄榄,潮州人心中的白月光》火爆全网,让“可盐可甜”的文祠橄榄形象深入人心。
在2023潮州橄榄文化周启动后,网络达人销售大赛、在广州建设文祠消费帮扶驿站、乡村文化大篷车走进文祠、举办主题书画作品展,一系列活动以文化为锚点、以产业为抓手,擦亮潮安橄榄“金名片”,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鲜活力。
当下,潮州正立足乡土资源,充分挖掘橄榄内涵和价值,结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创造一批橄榄汁、橄榄油、橄榄菜、橄榄酱,将乡土文化转化为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农业附加值和收益。
搭建“桥梁”
推动帮扶工作取得新成效
“橄榄卖得越来越好,我们业余生活变得更丰富,村里文化气息越来越浓。他们的到来,让一切都不同了。”在文祠镇中社村上江自然村,村民林姨笑着说道。
林姨所在的上江自然村,生长着一棵树龄约300岁的古榕树。过去因为疏于打理,古树周边一度杂草丛生,垃圾堆积,周边甚至还有废弃的猪栏鸡窝。
工作队进驻文祠镇后,迅速沟通各单位,筹资30万元实施古榕树公园建设项目,项目于2022年完工。如今,村里的古榕树公园已成为当地群众休憩、跳舞的好去处。
“我们要充分利用各自单位的优势,发挥桥梁作用,要因地制宜谋划好精准帮扶新思路、新办法,助力文祠镇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长远发展。”工作队队长邓广志说。
两年多来,工作队经过脚踏实地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不仅让一个个老百姓心中的“生面孔”成了乡镇基层工作的“多面手”,更探寻出以文化橄榄品牌为引领,助力潮州橄榄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帮扶思路。
根据规划,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将会发动潮州相关企业深度参与,吸引省内优质企业积极投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则将继续发挥媒体资源桥梁作用,积极引入优质文化企业、媒体参与品牌打造,助力橄榄产业成为潮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要抓手。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全区橄榄种植27265亩,产量已超3366吨。随着2023潮州橄榄文化周湾区展销活动的成功举办,潮州橄榄在工作队的支持与推动下,已从“卖原料”到“卖产品”再到“卖品牌”,“土特产”文章越做越大。
当下,全省以头号力度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这也对潮州橄榄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以产业带动镇域振兴,做强李工坑村、坑美村、楠木翁村3个首批典型村,这都需要潮州各级与工作队合力为之,而方向只有一个——不断增强橄榄产业发展动能,持续释放无数创新力量。
2024,韩江奔涌过,万木潮州橄榄,“橄”向高山勇攀。
上一篇:
总流量过亿 火爆出圈凭什么?
下一篇:
上一篇:
总流量过亿 火爆出圈凭什么?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