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揭阳市揭西县农业农村持续高质量发展

产业有“赚头” 乡村有“看头”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1月13日版次:04

  2023年,揭西县稳住粮食生产“基本盘”,早晚造水稻播种面积30.40万亩。 李睦宇 摄

  揭西县积极创建茶叶特色农业产业带,以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打造揭西县茶叶市级产业链。 受访者供图

  打造蔬菜、苦笋2条市级农业产业链,水稻、番薯2条县级农业产业链,创建10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全县4条市级、4条县级农业产业链,2个省级、6个市级、22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产业发展格局。揭西县延“链”建“园”,走出由“土”向“特”继而形成“产”的新路子。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曾表示,揭西县以重点产业突破带动乡村振兴全面提速提质提效。
  回顾2023年,揭西县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求进、亮点频出。全县30.40万亩早晚造水稻稳产增收,端牢农业强县的粮食“饭碗”;精心评选首届“揭西十大名优特产”,持续做精做优“土特产”文章;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斩获2023年第三届广东省“乡村振兴大擂台”“生态振兴类”单项奖;1个镇、60个村入选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揭西县加快实现产业有“赚头”,乡村有“看头”。            □南方农村报记者 崔文波
 30万亩良田助力端牢“粮食碗”
  仓廪实、天下安。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和管护力度,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有提升;要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2023年,为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县积极落实一次性种粮补贴发放工作,发放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204.86万元,同时发放中央财政耕地建设与利用资金共计327.376万元,补助‘双季稻+轮作’,确保实现粮食稳产保供的目标。”揭西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桂山说。此外,揭西县积极落地落实农业保险惠民,2023年全县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收入5990.77万元。
  作为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揭西县始终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头等大事、要事,通过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撂荒土地复耕复种、垦造水田、灌区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大力倡导水稻良种培育、高产栽培、机械化耕种收等技术指导和试验,鼓励广大群众紧抓有利时节,确保颗粒归仓。2023年,揭西县早晚造水稻播种面积30.40万亩。
  粮食丰产的背后,从来都不只有“天公作美”,“事在人为”才是丰收真正的致富“密码”。为加快揭西水稻产业全环节升级与全链条增值,揭西县引进揭阳市好粮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棉湖镇,投资1.5亿元建设揭西县水稻产业园。目前已完成流转土地4000多亩,规划建设烘干厂房、碾米厂房、农资仓库、农机维修基地和育秧基地,同时配套符合行业标准的烘干设备、碾米加工生产线、4000吨仓储设备等,通过产业联动、聚集现代要素建园,为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引擎”。
 延“链”建“园” 落地生“金”
  在揭阳市揭西县五经富镇大洋山上的茶园上,茶农们忙着给茶树施肥、修剪,为新一年的春茶采收做足准备。
  揭西县以市场为导向,推进产业发展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同时集聚资源力量,形成抱团发展模式,与文旅资源、创新技术、文化特色有机融合,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农业,打造由“土”向“特”继而形成“产”的新路子。
  深冬时节,在揭西县云顶茗茶叶专业合作社(下称“云顶茗合作社”),近6亩茶树下种植红松茸成为合作社向茶山要效益的创新实践。“利用茶树的采收空档期,我们联合华南植物园创新实验茶树田种植红松茸,探索产业多样化,如果今年稳产,我们还要把这套方法形成示范效应广泛推广种植。”云顶茗合作社负责人邹俊红表示,合作社已实施生态调控工作,茶园种植桂花树、行间种植金钱草等生态调控植被,实现了茶叶产业链从种植端发展质量变革。
  去年以来,揭西县支持云顶茗合作社整合打造1500亩的生态茶园示范基地,深入实施茶园土壤高效安全培肥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创建智慧茶园,带动周边100多户农户增产增收。2023年9月,云顶茗合作社获评“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基地”。
  11月7日下午,揭阳市揭西县灰寨镇产业振兴帮扶项目橄榄酒厂举行揭牌仪式,这标志着灰寨镇马路村特色产业发展结出硕果。揭西县委书记陈晓青表示,灰寨镇橄榄酒厂项目是揭西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产业“全链条”发展的一个最好缩影。
  近年来,揭西县积极引导企业结合市场需求创新产品,与高校和科研机构搭建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升级加工装备,助力整个产业链赋能。截至2023年底,揭西县建设4个125亩以上品种优质化、防控绿色化、水肥智能化、生产机械化、管理数字化的高标准生态智能果园,形成核心区500亩以上,辐射带动5000亩以上,重点推广应用绿色、高产、高效关键技术。
  立足地域特色,揭西县还加快乡村产业发展,强化农业品牌创建,扎实推进农业产业链建设工作,布局规划八大农业特色产业带,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构建集生产-加工-销售三产融合“链园一体”发展新格局。
  延“链”建“园”,落地生“金”,成为揭西县优化产业结构、带动产业升级,实现制造业“突围”的新探索。2023年,揭西县通过延链建园抱团发展,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新增打造蔬菜、苦笋2条市级农业产业链,水稻、番薯2条县级农业产业链,新增创建10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全县4条市级、4条县级农业产业链,2个省级、6个市级、22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产业发展格局,不断深挖“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延伸“产”的链条,切实把全县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提升“土特产”的价值,释放出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
  2023年,揭西县聚焦特色农业品牌建设,以“优选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为抓手,开展首届“揭西十大名优特产”评选活动,“伍寸”菜心、香甜橄榄、(潮仁福)潮味腊肠、坪上丰农“一点红”番薯、山格拉炒茶、雾云大洋红茶、龙江牌野生大洋苦笋罐头、玉石油柑、蓝天果蔬萝卜干、土蜂蜜等首届“揭西十大名优特产”脱颖而出。7月,“揭西苦笋”进入广东省区域公用品牌遴选范围。12月,揭西橄榄成为继揭西菜心后,揭西县第二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揭西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现有的产业发展条件,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强化产业发展支撑,大力发展富民产业,以重点产业突破带动乡村振兴全面提速提质提效。”2023年,揭西县举办“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暨决策咨询专题讲座时,柯炳生如是说。
 从“农业大县”到“农业强县”
  雨洗青山四季春的生态禀赋、“高山云雾出好茶”的独特环境,让揭西特色茶叶产业与丰富的农旅资源扬名全国市场。
  依托特色产业发展,揭西县融合茶旅资源打造万梅谷文化小镇,年接待游客约30万人次。
  自春茶头采伊始,第三届揭西茶旅文化节拉开了2023年揭西“土特产”亮品牌、广推介、拓市场的序幕。好品牌相当于产业的金字招牌,可以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助力开拓市场、促进贸易。
  2023年10月,“揭西十大名优特产”北上“赶考”,进京“联姻”,在北京新发地市场以会促销,与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长期合作,搭建了一条高效流通、快速销售的产业链,助力揭西特色农产品走出广东。
  “依托新发地35年成熟市场的要素,引领上游生产基地增效,推动下游消费有效衔接。通过揭西‘十大名优特产’的推介展示,新发地市场非常愿意帮好忙、服好务,让揭西优质的农产品尽快入驻新发地,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叫响揭西农产品的特色品牌。”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常务副总经理顾兆学说。
  据统计,2023年揭西县组织108个企业、出动251人次、携带20个“粤字号”农业品牌出山入湾、走进全国。
  其中,广东伍寸农业有限公司菜心、揭西县云顶茗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叶获广东农博会农产品金奖,大幅提升了揭西农产品品牌知名度、辨识度及影响力。
  从茶旅文化节揭西品牌推介,到庆祝丰收节的物阜年丰、再到特色农产品进京推介,创品牌、拓市场成为了揭西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词”。
  从“农业大县”到“农业强县”,揭西县在抓稳粮食基本盘的同时,从“农”迈向“产”,以深加工作为引擎带动产业的创新升级,打出品牌增长的新空间,彰显了“土特产”高质量发展的韧性与闯劲。
  据介绍,揭西县将继续以钉钉子精神不折不扣把“百千万工程”施工蓝图转化为实景画卷,把揭西的工农旅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富民优势,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做好“土特产”文章、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上,推进探索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揭西实践”。
  揭西县积极创建茶叶特色农业产业带,以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打造揭西县茶叶市级产业链。         受访者供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