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8版: 农化、种植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镇下北村:
旧房改造种蘑菇 村民家门口就业月入5000元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1月20日
版次:
08
南方农村报记者 陈相成
每斤售价从几元到近百元不等,利润率可超50%,年产值近500万元。在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镇下北村,种植蘑菇不仅为村集体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就可月入4000元-5000元。随着新大棚扩建完成,下北村的蘑菇年产值有望超千万元。
改造民房
丰富农业产业生态
食用菌产业是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是践行大食物观的具体举措。
“这是废弃的旧改民房,通过二次利用,已经升级为蘑菇种植‘大本营’。”下北村村委会副主任刘培松介绍。记者现场看到,用作培育蘑菇的改造民房,内部虽只有20平米左右,但利用竹子搭建的置物架,可以种植不少蘑菇。
以竹为皿,源于蘑菇喜好湿润、阴冷,旧改民房大多位于低矮地带,再辅以生性为凉的竹架,营造了浑然天成的生长环境。“空气湿度应保持在55%-65%之间。”当地蘑菇企业管理员朱成玉说。
据了解,为实现规模化、科学化的生产管理,下北村现已建成1800平方米的大棚基地,并引进了一整套智慧农业系统,可大大提升生产效率。
“在旺季,原来日产量约400斤左右,现在已经突破了1000斤。”下北食品公司负责人彭维特说,“下北村的蘑菇年产量大约有80吨。”
目前,下北村已构建起香菇、茶树菇、秀珍菇、灵芝等多种类的种植体系,还推出了富硒香菇、富硒杏鲍菇、富硒平菇等产品。它们不与粮争地、不与农争时、不与地争肥,丰富了下北村乃至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农业产业生态。
村企合作
集体收入一年可增加50万元
“小蘑菇”正迸发乡村振兴“大能量”。彭维特表示,蘑菇每斤售价从几元到近百元不等,利润十分可观。
当地村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约占到全村蘑菇年产量1/4的“秀珍菇”为例,一斤秀珍菇成本3块钱左右,在市场上可以卖到6块钱以上,利润率超过50%。据介绍,下北村各品类蘑菇的利润率,基本都可达到20%以上。
蘑菇种植有淡旺季之别。冬季是蘑菇丰收的季节,大棚基地至少需用工20人。但即便是淡季,也需要7-8人的固定用工,雇用对象基本是本村及附近村落的村民。月工资4000元-5000元,在农村地区算得上是有奔头的收入了。
村企合作,有规模、能盈利的蘑菇产业已初具雏形。刘培松介绍,该村蘑菇产业主要由村里成立的下北食品有限公司,联合深圳市正合食品有限公司共同经营,一年的市场创收加上用地租金,可为下北村带来30-50万元的村集体收入。
蘑菇销路走俏,吸引越来越多当地人回乡就业。过去,当地村民大多到珠三角地区务工。近两年,人口回流速度加快,村里日渐恢复了以往的“热闹劲”。
入深融湾
单次出货千斤以上
酒香也怕巷子深。过去,下北蘑菇基本以鲜菇、无包装标识的形式在市场流通。“只知其味、不识其名”是下北蘑菇的一大痛点。针对这个问题,下北村主动出击,造品牌,拓销路。
下北食品公司积极对接深圳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知名展销渠道,推动蘑菇产品入深融湾、走向全国。鲜香可口的下北蘑菇,在深圳、东莞等大湾区城市广受欢迎。目前,下北村与该市场保持着稳定的合作关系,单次出货量基本在千斤以上。
“我们的蘑菇足够新鲜、品质上好,不少食客反馈味道非常鲜甜。”彭维特说。得益于区位优势,下北蘑菇采摘后能够及时运送到周边城市。
据了解,下北蘑菇已入驻“深汕有YU”小程序,利用互联网平台为消费者创设“云上购菇”的途径。“我们正计划申请‘下北蘑菇’商标,进一步知名度。”彭维特说。
上一篇:
激励“三好学生” 学校奖3袋化肥
下一篇:
大体弱稳 好货紧俏
上一篇:
激励“三好学生” 学校奖3袋化肥
下一篇:
大体弱稳 好货紧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