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9版: 预制菜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水产预制菜C端增速放缓 企业联手突围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1月20日
版次:
09
南方农村报记者 陈思蓝
水产品类是当前预制菜行业最大的增长点。过去一年,水产预制菜行业在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C端市场增长放缓,行业竞争加剧,龙头企业正加快资源整合、强强联手,从产品创新、渠道升级、安全监管等多维度发力,寻求赛道突围。
水产预制菜市场是蓝海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产品加工比例低、精深加工程度低、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等。此外,国内水产加工业整体集中度较低,尚未出现全国性的龙头企业,产业处在蓝海竞争阶段。
预制菜是水产加工业发展的主流方向。艾媒数据中心报告显示,水产品类是当前预制菜行业最大的增长点。我国水产预制菜规模已超千亿,占整个预制菜规模近四分之一;2026年中国预制菜市场整体规模或突破万亿,其中水产预制菜市场规模或突破2500亿元。
截至2022年底,全国每年水产加工品总量约2147.79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约30%。作为我国水产总产量第一大省,广东省2022年水产品总产量约为894万吨,其中加工品占比仅17%。可见,预制菜是水产行业转型的重要突破口。
广东具备打造水产预制菜产业高地的诸多优势。
——产业链优势。广东是渔业、工业、餐饮业大省,产业布局贯穿水产品预制菜全产业链。广东还拥有全国最多冷链物流企业,达到277家,为水产预制菜流通提供了良好基础。
——企业实力优势。广东作为食品工业大省,在水产品领域,拥有国联水产、恒兴集团、广东海大、何氏水产、中山水出等众多行业龙头企业。其中,国联水产是国内最大的水产食品企业,位列“中国预制菜品牌百强榜”第三位。
——外销优势。广东水产品加工企业以前以出口为主,在外销方面具有前期基础优势。
七成消费者接受水产预制菜
过去一年,餐饮业持续复苏,利好B端市场;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外出用餐,对C端预制菜的发展有一定冲击。
当前水产预制菜市场呈现三大趋势:
——C端市场潜力巨大。尽管当前C端市场增速放缓,但从长期来看,消费者对水产预制菜的认知正从陌生到熟悉,从抗拒转向接受。艾媒咨询数据显示,77.7%消费者会购买水产类预制菜。
——市场竞争加剧。在市场向好的背景下,企业参与数量逐年递增,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以国联水产为例,该公司虽借助预制菜实现营业额增长,但直到2023年,仍处于连年亏损状态。有行业分析师认为,由于行业“内卷”,企业毛利率下降,培育市场的费用开支较高。2023上半年,国联水产销售费达到1.11亿元,增幅超15%。其中,广告费及展览费、返利费用大增69%和419%,增速远超营收。
——超级单品“论英雄”。由于水产品类众多,我国各地饮食习惯不同,以爆款打天下,以超级单品“论英雄”,是行业内不可回避的规律。当前仅酸菜鱼预制菜市场规模就达到71.2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204.7亿元。以恒兴水产为例,该公司虽推出预制菜单品超200款,但销售重心仍是主推的几款爆品。其中,酸菜鱼和免浆黑鱼片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占公司预制菜总销售额约1/4。
企业拓渠道谋发展
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如何破局?过去一年,水产预制菜行业资源整合加快,企业强强联手,向产品、渠道、安全寻求突破。
——渠道升级。2023年5月,国联水产加入盒马预制菜生态联盟。此前,国联水产主要以B端生意为主,依仗盒马可以更好地打入C端市场,直接触达消费者。
——产品创新。2023年7月,盒马与广东何氏水产、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合作,在杭州发布了以“去腥”为卖点的“盒马宝鲜”水产预制菜系列。
——安全监管。2023年11月,恒兴集团联手京东集团,推出首个水产食品溯源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产品生长档案。
上一篇:
抢抓“年菜经济” 加速推动预制菜出海
下一篇:
预制菜大单品 冠军榜火热报名中
上一篇:
抢抓“年菜经济” 加速推动预制菜出海
下一篇:
预制菜大单品 冠军榜火热报名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