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3版: 焦点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当你在广东过大年
城乡打破壁垒 体验别样“年味”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2月06日
版次:
03
英歌舞是潮汕地区的特色民俗。
南方农村报记者 韩安东
今年立春早、万物生,南粤大地的“年味”也来得比以往更早、比以往更浓。从艳丽花海春满珠江水,到瑶族歌声回响南岭间,从海滨“村晚”精彩不停歇,到英歌战舞涌动新活力,广东各地都在以自己美丽的风景、独特的民俗、优质的美食,迎八方来宾,唤在外游子,庆甲辰龙年,贺人间团圆。在这归与来之间,是广东对团聚的渴望,也是对全国各地朋友的相邀——“请到广东过大年”。
来广东过大年,有吃不完的“粤字号”优质农产品,让你尽享“老广的味道”;来广东过大年,有看不完的地方传统民俗,让你感受“粤式闹新春”;来广东过大年,有逛不完的南粤好风光,让你领略“美景里的岭南春”……
今年春节,你和我,来广东赏英歌舞等特色民俗展演,一起仪式感满满过大年。
年与味◥>
南粤山河飘香粤式好味道
在广东,“鸡”与“吉”谐音。因此,在广东,“无鸡不成宴”。
对于广东人而言,鸡味也是“年味”。从年三十当日入宗庙祠堂祭拜开始,鸡便成为了全省各地人民必不可少的“年菜”。白切鸡、葱油鸡、手撕鸡、猪肚鸡……广东人从正月初一吃到正月十五,真正诠释了“没有一只鸡能在广东活着过完春节”。
广东人爱吃鸡,因为这里有好鸡。近年来,广东加快养殖肉鸡产业从育苗到养殖,再到加工、运输的高质量发展。如清远市,在2022年把麻鸡升格为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之一,力争到2025年实现全市鸡存栏6000万只,年出栏清远鸡2亿只,产值120亿元。当前,清远把“标准化”引入了清远鸡产业,实现了从种源到餐桌一条龙封闭生产经营的链条配置,通过“值得信赖”成为“消费者最爱”。
食在广东。来广东过大年,“年”伴随着粤式好味道,而这些独特的味道来源于优质的“粤字号”农产品。5年多来,广东持续以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实现生产与市场两手抓、两手硬。2023年,从化荔枝、徐闻菠萝、新会陈皮、连州菜心、湛江金鲳鱼等产于南粤山河间的优质农产品不仅实现丰收增产,还快步走向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成为全国、全球美味。
优异的成绩并未让广东停下发展步伐。1月23日上午举行的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推进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连续第三次被写进省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吹响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号角。
不久前,广药王老吉带着“荔小吉”饮品奔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让众多“尔滨”老铁在冬季感受“日啖荔枝三百颗”的乐趣,也引起了东北市民对广东的兴趣。不少东北老铁表示:“广东荔枝嘎嘎甜!想到广东吃美食、过大年!”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此前发布的《2023中国美食旅游发展报告》,“舌尖带动脚步”的旅游方式已成为普遍现象,过年“反向”品“年味”更是成为各地热搜话题。当前,全国许多城市都把美食纳入地方旅游发展的战略视野,成为促进旅游消费、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碌鹅、大盆菜、芋头扣肉、客家醇豆腐、上汤马鲛鱼丸、时令蚝油生菜……在广东过大年,总有一道“年味”能够吸引你。
民与俗◥>
文化闹春凝聚人间烟火气
“年味”既是佳肴的美味,也是文化、乡愁的滋味。
北方赶大集,南方舞龙狮。春节是中华文化中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万家团圆、辞旧迎新的喜庆日子。在这个日子里,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传统,以文化闹春,凝聚人间烟火气。
在广东,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这些习俗基础广泛、各具特色,为当地人带来满满的文化自信。
去年“火”了一把的潮汕英歌舞就是其中的代表。英歌舞是潮汕地区的特色民俗,每逢节庆,各地都会组织英歌舞表演,深受群众喜爱。作为潮汕地区的国家级非遗文化,英歌舞融舞蹈、武术、戏曲于一体,在踏步声、锣鼓声、喝彩声中寄语新的一年吉祥平安,被众多网友称为“中华战舞”“民间街舞”,燃动海内外。就如同普宁英歌舞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过年来潮汕,可以不懂潮汕话,但不能不看英歌舞。”
对于广东人而言,传统年俗留下的既是极具辨识度的文化符号,也是对乡土的情感慰藉,这不是一两曲幽音、三五场活动所能替代,是祖祖辈辈的信仰坚守与文化传承。
无花不成年,“行花街”是广州市民一年一度的活动,这项形成于19世纪60年代民俗,是广州人的“年魂”。迎春花市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八开始,历时三天,届时广州市民会带着一家人逛花市、买鲜花、看粤剧,阖家团圆迎接新春的曙光。今年,广州市依旧按照“一区一花市”模式集中举办迎春花市,不少市民对色彩艳丽、品种多样的年花充满期待。“1月份已经出货12万盆年花了,品种有蝴蝶兰、丽格海棠、马蹄莲、菊花等,一天最多发了6车货!”在广州市从化区花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广州绿宝轩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营销经理蔡翔宇激动地说。
年俗,在人群中形成,又作用于人群,“民”与“俗”不可分割。从农耕时代到工业社会,再到如今的网络时代,时代在变,年俗不变,人心不变。
在茂名,年例是农村第一大节日,是真正的“人从众”盛事。对于茂名人而言,年例就是民众不可失去的年俗,春节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是一定要赶回来。年例之日,村民通过抽签等方式组成年例游神队伍,以祈求神明保佑。活动当日,亲友不请亦来,主人盛情接待,宴饮尽欢,“所谓年例,即是年年有例”。
中国著名民俗专家乌丙安曾指出:年俗,与生俱来,与民族同在。而广东,广府、客家、潮汕、雷州等地区文化特征明显,在广东过大年,总有一项年俗让你眼前一亮。
城与乡◥>
打破壁垒共迎红火新春年
近年来,随着广东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城与乡的界限正在模糊,“年味”的界限也正在消散。
过去,在人们的印象中,乡村的“年味”总比城市浓一些。由于农历春节是乡土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产物,是广大老百姓在辛苦劳作后,慰劳自己,庆祝收获的节日。贴春联、买年货、赶大集……热闹总在田野之间。
在广东,当城乡之间交通基础设施、绿美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结构的壁垒逐渐别打破,城市也开始有了“年味”。
在深圳,不仅保留了岭南人的传统年俗活动“逛花街”,同时还以科技赋能新春民俗活动,非遗英歌舞团队在炫酷花灯下表演百人大巡游。深圳世界之窗推出“龙腾五洲贺新春”活动,电音派对、冰雪世界、财神嘉年华等活动让人应接不暇。
“年初一、初二我们在深圳看灯光秀,初三就回潮汕看英歌舞。现在交通方便了,想去哪里体验‘年味’都可以。”家住潮州潮安区的陈女士说。
多彩的节庆活动、独特的文化韵味,让充满钢筋水泥的城市“年味”渐浓,人气渐旺。在东莞,“新春·进莞来”文旅体商贸活动让游客感受“岭南春来早”;在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烟花汇演将在年初一上演,周边酒店已经供不应求;在江门,2024“邑夜鱼龙舞”新春鱼灯展在新会人民会堂举办,千盏鱼灯吸引上万市民前来观赏。
而另一边,广大乡镇也在深入推进绿美生态建设的过程中,聚智发力,让美丽风景引人入胜,吸引游客前来过大年。
在云浮市新兴县,随着“一城山水满地绿”的绿美生态建设持续推进,公园城中建、人在画中游已成常态。日前,位于太平镇的翔顺象窝山生态园特别增设飞天蚕索道项目并将于2月9日试营业,旨在让游客换个角度欣赏千亩茶园风光。“我们希望通过优美的风景和完善的配套设施,吸引大家反向过年。”翔顺文旅有关负责人说。
而对于梅州市大埔县百侯镇而言,“绿美”则是该镇敢于提出“年味进万家、欢乐过大年”的底气。2023年,百侯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和“我为家乡捐棵树”活动,全民参与植树3000余株,种植“政协委员林”1处,动员地方企业、杰出乡贤等社会力量捐资30万元支持“绿美百侯”行动。今年,百侯镇将在新春佳节期间举办龙鲤巡游、文化惠民演出、美食嘉年华等活动,呼唤海外乡贤回故土过大年。
城乡互动、群众参与,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镇,在广东过大年,总有一种精彩能让你流连忘返。
上一篇:
下一篇:
3种珍稀候鸟汕尾集体亮相
上一篇:
下一篇:
3种珍稀候鸟汕尾集体亮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