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7版: 种植、农化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管理荔枝30年 亩产高于3000斤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3月05日
版次:
07
李军管理的荔枝园。
南方农村报记者 王惠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明代诗人丘浚曾这样赞誉海南荔枝的天然美质。每年3月至6月,南到三亚,北至海口,漫山遍野的荔枝树在海南渐次红透枝头。位于海南岛南端的陵水县,因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孕育了2万余亩荔枝。
提到陵水荔枝,无人不知李军,他以股份制的形式参与陵水近万亩荔枝基地的管理,桂花香、妃子笑、白糖罂、三月红等品种应有尽有,上万亩的荔园面积极大满足荔枝爱好者对鲜嫩多汁、口感甜香的高品质荔枝的所有需求。在诺大的荔枝园里,30年如一日的耕耘中,荔枝种植匠的汗水和辛劳在硕果累累中见证。
坚持始于热爱◥>
打造荔枝产业化国际化
“我从农校毕业至今,从事荔枝种植研究已经30多年了,它陪我走过了青年和壮年。”李军回忆起往昔,感慨地说。
1988年,李军从广东遂溪农校毕业之后,走向技术员岗位的他,便一头扎进了柑橘和荔枝栽培的实践研究中,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以及对行业的了解,李军在工作十余年后,发现了海南种植荔枝的独特优势以及岛上蕴藏的巨大商机,李军当下决定到海南承包了40余亩荔枝园,一做就是30余年。
“陵水县素有‘天然温室’之称,非常适合种植荔枝。海南第一批出岛荔枝大多从陵水出发,陵水荔枝价格是海南荔枝价格的风向标。”李军话语间毫不掩饰地表现出对陵水荔枝的自豪与自信,这种情结是经过漫长岁月沉淀的。20多年弹指一挥转瞬即逝,荔枝生长的每个过程他都了如指掌,他在荔枝园翻土、修枝、打药、摘果的每一个日夜也都历历在目。
“我想运用自己30余年的管理经验,把荔枝作为乡村振兴的产业之一,共同将其打造地更加产业化、品牌化、国际化。”李军说。
专业造就卓越◥>
产量高出普通果园三分之一
随着海南荔枝品种日渐丰富、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小小荔枝果跨越山海,畅销岛外,逐渐成为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大产业”,乡村振兴路上飘满荔枝香。
如今,李军在陵水的荔枝产业已达近万亩,占了陵水荔枝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在陵水赫赫有名。“目前陵水县荔枝很大一部分是大老板投资,他们多数不擅长荔枝的田间管理,所以2007年起陵水逐渐形成以专家技术参股和场长管理参股的荔枝园股份制。”李军表示,我们目前是以场长制的形式服务近1万亩的荔枝园,一个场长大概负责300多亩荔枝,管理比较有保障。
据介绍,随着近年消费者消费观的转变,品质好的农产品往往能卖上高价、获得更高效益。因此,通过高投入建立高标准的荔枝园,有很大市场前景。“通过高投入高产出方案,我管理的荔枝亩产可以达到3000多斤,比普通果园高出三分之一左右。”李军说。
成绩源自追求◥>
带动海南荔枝产业更好发展
李军是一位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农业人,他实施新的果园管理模式,并大胆尝试使用无人机喷施农药,不仅可以节省一大笔人工成本,农药用量也大幅降低。“整体算下来,今年我每亩荔枝节省了1000元的用药和人工成本。”
李军对科技种果的追求,不仅体现在机械化生产上,他对肥料产品的选择和管理技术的要求更是苛刻。
所谓高投入高产出,一是注重土壤改良,使土壤疏松、有机质含量高,使果树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吸收营养多;二是施足肥、施高品质肥,不能让果树饱一顿饿一顿;三是要重视高科技产品投入和栽培技术更新升级。李军表示,他多年来使用高科技化肥,虽然成本每亩增加了100元左右,但产量、品质大幅提高,上市期也明显提前,亩增加效益在1000元-3000元,有的甚至达到5000元-10000元。
“我们未来的目标是瞄准海南的西部待改造的林地,依托政府以及高新科技,将其改造成荔枝园,让农民也参与入股,增加5万亩种植面积,带动海南荔枝产业面向更高、更快发展。”李军说。
上一篇:
下一篇:
倒春寒后 柑桔树这样补救
上一篇:
下一篇:
倒春寒后 柑桔树这样补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