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父亲的鱼塘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3月05日版次:12
  父亲一直有一个梦想,拥有一方属于自己的鱼塘,但一直没有一块合适的地。大小合适的地有一堆,但有合适的水源的地却一块难求。有人建议他去承包一块地,但他一直觉得终究不是自己的,心中膈应。
  直到有一年,村里面要建祠堂。我家有一块田土是之前的老祠堂地基,村里人念旧,决定新祠堂也应该建回原位。在村里人的建议下,地基与地基交换,父亲得到了一块三亩大的地,还在村里人的支持下,挖空了淤泥,变成了一方鱼塘。
  这方鱼塘离家不到三百米,地底下有源源不断的清水渗出。天时地利,简直就是为父亲梦想中的鱼塘量身定制的。
  父亲很开心,那是他得知自己患癌以来最开心的一段时光。那个冬天,他与母亲两个人一得空就往池塘里跑,一个人做塘埂,一个人挖泥土,配合得天衣无缝。父亲患病后体力跟不上,干不了几下就要停下来休息,望着这偌大的鱼塘,直咧嘴笑。母亲笑他傻傻的。
  鱼塘在父亲的期盼下于开春顺利蓄满了水,一塘清水在阳光下金光闪闪,微风拂过水面,漾起条条波纹,也把父亲如死灰般的心吹起了涟漪。一筐又一筐的鱼苗儿跳入塘中,如同一个个孩子跳进了父亲的怀抱。
  从此之后,父亲每日都要去寻找新鲜无害的杂草,拖着一条受伤的腿穿梭于各块农田,割一条又一条田埂上的嫩草。累了,抬起头歇歇,晶莹的汗珠洒在父亲额头,顺着脸颊流下来,滴在田埂上,又化成了小草的肥料,继续滋润其生长。一堆又一堆的杂草覆盖在箩筐上,又嫩又绿,在父亲眼里,那就是个宝。
  日晒三竿,父亲也就割好了满满两箩筐杂草,再半箩筐半箩筐地搬上马路上,用摩托车搭乘,马不停蹄地赶去喂养鱼塘里的鱼。
  经过一段时间的喂养,鱼儿摸准了父亲投喂的时辰,经常是杂草刚下鱼塘不到五分钟,就能看到草儿舞蹈,慢慢沉入水底。每当这个时候,父亲总是在岸边蹲着,静静地看着鱼儿吃草。有的时候一看就是半小时,舍不得回家。那宠溺的眼神,与看我们如出一辙。
  每次跟父亲视频,父亲都会笑眯眯地跟我汇报近段时间看到哪条草鱼有几斤了,鲫鱼一点都没长,弟弟钓的黄丫角居然养活了,看到了放下去的甲鱼在水面上游泳……这鱼塘,就是一个百宝箱,种类繁多,更是一个马戏团,每天上演不同的剧目。
  在与鱼儿朝夕相处中,父亲摸索出了一套规律。夏天气温高,水底气压强,不能让鱼儿吃太饱,吃饱了容易“翻肚”。而冬天,要变着花样为鱼儿寻找不同的食物,容易长肉。
  可好景不长,做完化疗的父亲身体越来越弱,慢慢地,割草一事就由母亲接管了。再后来,父亲连走路都困难,在塘边经常一待就是一上午,看着鱼塘泪流不止。
  渐渐地,母亲也就不让父亲去鱼塘了。最终,父亲还是走了。大字不识的母亲从父亲手中接过鱼塘,学着父亲的样子日复一日照顾。春去秋来,鱼儿换了一批又一批,而不变的是母亲每次喂完鱼,都会在塘边唠嗑几句:你看,这条鱼又长大了……
  我知道,这声声句句里,都藏着对父亲的思念。
□肖厚明

下一篇:春天,回老家垦荒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