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江门赤坎镇带动全民参与护绿种绿管绿

浇灌名木古树 绘就侨乡新颜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3月28日版次:03

  赤坎华侨古镇鲜亮灵动的水乡画卷。

  一位民间画家画下了“小桥流水”的绿美景象。

  许多网友分享了自己漫步绿地,行于侨派建筑间的旅游照片。

  3月下旬,春寒渐去,走进江门开平市赤坎华侨古镇,绵延3千米的600多座骑楼间,潭江两侧处处点缀了绿树繁花,修旧如旧的侨派风格古建筑与生机盎然的绿化相映成趣,构造出具有岭南侨乡文化特色的诗意空间。
  绿化美化是古镇特色景区的一抹亮色,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点睛之笔,也是侨民的乡愁所系。近年来,赤坎镇深入实施绿美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在古镇打造绿美生态建设样板,在乡村积极推动以绿美入乡景、乡情,带动全民护绿、种绿、管绿,呈现出“旧圩镇(古镇)+新圩镇(赤坎新区)+乡村”全域打造绿美小镇的良好格局,厚植了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策划 严亮 王伟正 统筹 樊静东 记者 邓宝盈 摄影 吴秒衡 摄像 谢进扬 剪辑 胡港涛
留存古镇风韵 春节迎游客34万人次
  在景区内著名的美堂酒店一侧,可以看见一棵树龄80年的古榕树,紧贴连通酒店两栋主体建筑的连廊而生。据介绍,为保护这些古树,酒店特地修改了建设方案,减少了二十多个房间,餐厅和宴会厅的面积也被缩小,为此多耗费了1000多万元的建设成本。
  “古树和建筑其实是相融的,古树也是赤坎文化景色和特色的一部分。”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正因酒店投资方与当地政府在观念上达成一致,“让”绿护绿,才使得如今绿荫如盖的古树与连廊相得益彰,让酒店的景致更添别致,也留住了赤坎人祖祖辈辈以树为“根”的浓浓乡情。
  这番绿色空间与古朴建筑水乳交融的宜人景象,是古镇巧妙利用自然造化和精妙建构绿色空间的结果:一方面盘活绿化存量,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古树名木,延续传统风貌、历史文脉;另一方面创造绿化增量,投入约4000万元,增种高大乔木、小乔木、灌木等植物,提升古镇生态环境品质。今年春节,赤坎古镇迎来了34.08万人次的游客,其中核心片区游客增幅达263.68%。
  下午四点,赤坎镇干部何耀彬拍下了景区内一棵百年龙眼树的照片,发送给在澳门的黄氏家族成员。这是水头镇政府对黄氏家族的一项允诺。赤坎是著名的侨乡,在这片历史悠久的文化热土,走出了约15万海外侨胞。树木不仅仅是景区的装饰,更是侨胞们思乡之情的情之所系。黄氏家族曾有至少三代人在这棵树旁成长起来,后来家族成员到港澳、美国和加拿大发展,只留下了房屋和屋旁的龙眼树。他们希望,让工作人员每年都拍一张树的照片给他们,让世界各地的族人知道,自己的“根”还在。
  在古镇的建设中,古树名木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当地坚持规划先行,组织编制《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广东开平赤坎镇保护规划(2021-2035修编)》,明确了古树名木的保护目标和要求。对赤坎华侨古镇内树龄50年以上的树木进行摸查,认定古树名木1棵、后备古树名木58棵,全部落实挂牌保护。凡是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都需要全部采取避让和保护措施,实现原址保护目标。
尊重民风民俗 建设174个“四小园”
  “很多人不知道还没走到古镇,来到我们‘村面’就以为是景区了。”红溪村党支部书记跟记者说道。
  村面指的是村的正前方,也是村中房屋的主要朝向。过去,鹰村的村面黄土泥泞,村道旁是荒草和不加装饰的水塘。为改善村庄风貌,镇政府出资将村面进行了整修,道路硬底化,在塘基上修筑护栏,在村道入口处新添了一个一亩的小公园,村面沿边种上了树。
  道路和水塘护栏建设推进不难,种树一事却让村干部犯了难。按照当地风俗,村面不能有建筑或树木遮挡。秉持尊重村民风俗的态度,镇村干部多次和持反对意见的村民协商,给村民看设计图,并规划分区种植低矮灌木和鸡蛋花,确保不遮挡村面。在镇村的积极推进下,2023年村面风貌提升工程顺利完成,曾经的荒地成为村民闲时散步的地方,“村面”变成了“门面”。
  鹰村并不是赤坎镇完成绿美蝶变的孤例。在各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都分享了自己在赤坎乡村漫步绿地,徜徉花海,行走于侨派建筑间的旅游照片。在乡村示范带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当中,绿美一直是赤坎镇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2023年,赤坎镇重点推进古镇周边35条自然村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打造环赤坎华侨古镇旅游圈。建设了一批特色精品村、美丽宜居村和干净整洁村,四小园累计建设174个。采取见缝插绿的方式,用绣花功夫织就绿美乡村锦绣画卷。
  到了年底,赤坎镇进一步推进绿美乡村建设。推动19个行政村摸清底数,盘点各村四旁五边等区域适宜种树的空间,并采取“树地同权”的方式鼓励村民配合种树。截至目前,以村庄入村道路、村心、四旁五边等区域为重点,全镇新增种植以岭南乡土树种为主的树木5300多棵。
动员群众力量
绿美倡议一呼百应

  “乡村绿化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积极捐款,栽花种树……”2023年5月11日,一封《绿化美丽沙地村倡议书》发出后,村民们积极捐款,最终筹得6万元,远超原本1.6万元的筹款目标。村民和村干部们辗转数个花木场,精心挑选了罗汉松、榕树、香樟树等绿植47棵,顶着骄阳种在了村里——在沙地村,罗汉松、榕树、香樟树分别代表了老人、女性和男性。71岁的关焕栋和另外2位村民一起,主动承担了这批树的管护工作。
  除沙地村外,石溪海塘村村民也自筹了1.1万元,购买花盆、绿植等对村庄人居环境进行装饰。此外,赤坎镇号召赤坎商会捐赠23万元、开平建筑业企业捐赠22万元,支持绿美提升行动。
  为进一步带动社会力量,赤坎镇将利用清明前后乡贤回乡祭祖,发动乡贤积极支持家乡绿化美化工作,并结合三八妇女节、青年节等节点,鼓励人们积极种绿,打造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绿美工作格局。
  在赤坎镇,绿美生态建设是全社会积极参与的,也是全域式的,通过“旧圩镇(古镇)+新圩镇(赤坎新区)+乡村”的模式,以点带面,打造全域绿美小镇。除前述古镇和乡村的绿化美化工作外,在赤坎新区,赤坎镇结合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对美丽示范主街、圩镇入口通道、圩镇客厅进行绿化美化改造提升。利用省特级文化站——赤坎镇文体服务中心,建成绿美生态小公园,新增植树61棵,绿化面积3265平方米,并配套建设图书馆、小广场、小球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活环境需要。
  赤坎镇委书记梁杰钊表示,“绿美行动”换来了古镇旅游经济的增长“绿”、百姓幸福指数的满意“绿”、海外乡亲的点赞“绿”。未来赤坎镇将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绿美开平建设,在广袤乡村奋力描绘绿色地平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