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8版: 农村财富·农化、种植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茂名加速培育荔枝产业新质生产力
农户“掌”握种植一手数据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3月30日
版次:
08
南方农村报记者 林健民
通讯员 余伟平
临近四月,茂名市农户们正紧张地备战荔枝上市季大考。
在高州市根子镇贡园,一套智能化的虫情自动采集系统已经安装在地头,该系统集成了自动虫情测报灯、高清摄像头以及小气候信息采集三大部分。借助这套系统,贡园内的环境数据和实时景象能够无缝传输到茂名市荔枝产业大数据指挥调度中心的大屏上,为专家指导荔农科学生产提供依据。
“根据实时数据和画面,在荔枝花期、坐果期、生理落果期等种植关键环节,我们已经发送了36期惠农5G消息,惠及荔农超30万名,发送量达1010万次。”茂名市农业农村事务中心有关专家说。
从装备链到信息链,茂名市正加速形成荔枝产业新质生产力。
生产要点尽在“掌”握
“有虫害比较多怎么防治好?”“荔枝如何控梢促花?”“荔枝冬季哪个时间施肥更合适?”
在茂名市农业农村部门指导开发的“生产管理”手机软件上,荔农们的咨询像潮水般涌来,荔农们几乎所有问题就能获得专家的回复。截至目前,该平台上共有1093条咨询信息,专家回复率达100%。
为服务好茂名荔枝种植者,茂名市农业农村部门将包括虫情灯、气象站等在内的20多套物联网传导设备分布在全市各个观测点,监测不利天气、病虫害等因素对荔枝生产上市的影响,让专家们及时发现相关问题,做好预期管理。
“虫情灯能吸引飞虫并将其灭杀。当飞虫被吸引后,还可以通过拍照自动识别虫的种类、分析虫的密度等,专家再以此为依据向荔农们提出管理建议。”茂名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通过发挥大数据墒情、农情、气象等物联设施作用,茂名市积极服务全市水果生产管理,2023年1-11月通过荔枝大数据平台累计发布技术信息17期488万条,覆盖全市18重点镇超30万农户。
生产机械化加速
茂名市丘陵多、平原少,不少成规模的荔枝种植区都分布在群山之间。如何在丘陵山地上开展荔枝机械化种植?今年年初,在高州市曹江镇召开的丘陵山地荔枝园宜机化改造及高效栽培技术现场会给出了答案。
据了解,曹江是荔枝大镇,总面积达8.1万亩,2023年总产量达3.78万吨,果园总产值达4.01亿元,平均每个农民拥有1亩荔枝。然而,由于镇上缺乏年轻劳动力,山岭荔枝管护难,造成多年来不少荔枝林失管或管护不力,产能低下。
经过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厚彬团队改造,丘陵山地荔枝园实现了机械化喷药、机械刈割控制杂草、果园运输车辅助施肥作业,降低了劳动强度,实现省药、省肥、省人工;通过生草覆盖栽培有效减少山地荔枝园水土流失,实践了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有利于保护果园生态;采用低压光伏提水系统结合山顶大容量蓄水池,可解决山地荔枝园季节性用水需求。
市场行情精准送达
为了助力产销对接,茂名市上线了“茂名荔枝云商”小程序,基本覆盖了茂名荔枝种植规模超30亩的2000多家大户。借助5G技术、大数据能力以及庞大客户群优势,该平台可以实现荔枝市场行情信息的精准触达,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控等。
茂名市还自主开发“茂名荔枝商情”小程序,为荔枝营销提供市场动态信息及价格指数导向,助力精准营销。2023年,茂名荔枝在历史产量最高62.09万吨的情况下,实现鲜果销售88.5亿元,同比增长9.67%。
手握荔枝生产种植一手数据,在产销对接的路上,茂名或许还能做更多的尝试。随着越来越多荔枝园硬件设施完善,在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建立后,茂名市已具备建设荔枝产业数据交易平台的现实基础。
以“数字兴荔”为抓手,茂名市不断发掘荔枝产业数据的经济潜力,培厚新质生产力土壤,擘画荔枝产业发展新蓝图。
上一篇:
液体肥年增长率超20%
下一篇:
从化首家镇级 农资配送中心揭牌
上一篇:
液体肥年增长率超20%
下一篇:
从化首家镇级 农资配送中心揭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