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广东宝妈变身农业CEO:

不卷价格卷品质 助黔桂“土特产”入湾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4月16日版次:03
  南方农村报记者 陈咏韶

  4小时下单7万袋,在“Anna美食好物研究园”社群电商平台上,一款贵州刺梨汁创下了最新销售记录。这个平台由吴鸿主理,商品被消费者热捧至断货,已成为这里的常态。“最大的营销秘诀,就是站在消费者的视角,反向‘定制’产品。”吴鸿自信地说。
  近年来,粤黔、粤桂东西部协作加速推进,贵州、广西农特产品销往大湾区的渠道越来越通畅。吴鸿是一名定居广州20余年的广西人,长期奔波于黔、桂等地区,是典型的“候鸟青年”。通过创新营销方式,短短几个月,她将一款贵州刺梨原汁卖出482万袋,并在两年内卖“空”了几个广西茶厂。
“无心插柳”成为平台主理
  从十几年的全职太太到如今3家公司的老板,吴鸿认为这些转变完全是“无心插柳”。
  2007年,吴鸿当了妈妈,从此经常在网上和其他妈妈分享育儿经。“慢慢地我们就建立了几个QQ群、微信群,聚集了几千名网友。”吴鸿说,“到2020年,我开始在群里分享美食,一些群友也想跟着买,我就萌生了做好物团购的想法。”
  吴鸿的事业很快有了起色,陆续有品牌方来寻求合作。2022年,贵州刺梨龙头企业山王果健康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山王果”)邀请她到工厂考察。她开始认真了解这一贵州特产及其市场。
  刺梨是一种深山野果,具有丰富的维C等营养物质,近年来被贵州列入12大山地特色产业体系。2023年,贵州刺梨鲜果产量超35万吨,产值超180亿元,是当地百姓的“致富果”。
  广东一直是贵州刺梨目标市场,也一直积极推动贵州刺梨产业发展——广药集团王老吉公司研发出以刺梨为原材料的饮料刺柠吉,日均产量达60万罐;广州市海珠区在对口帮扶贵定县投入约1600多万元为两家刺梨企业建设工厂。
  “朋友小范围尝试后,总体反馈不错。”经过调研,吴鸿认为刺梨汁市场广阔。
8个月卖出482万袋刺梨原汁
  吴鸿从湾区消费者的喜好和观念出发,从产品研发、包装、营销等方面向刺梨工厂提出生产建议。
  首先价格要亲民。一些刺梨汁产品经过300多天的深度发酵,一小包的售价要30-50元才能盈利,怎么办?吴鸿提出,在确保营养价值不变的前提下,开发一款高性价比、只需100天轻发酵的刺梨原汁,同时邀请医学专家“出谋划策”,在刺梨汁中加入黄精、桑葚。在进一步优化产品性能的同时,生产成本还降了好几倍。
  其次营销要灵活。吴鸿根据群友消费特点,认为要“着重强调刺梨包含的营养物质,并在宣传中让消费者看到刺梨的生长环境原生态”。此外,她将产品设计成便携式塑料挤压袋装,并以季度套餐、全家套餐等周期化形式组合销售。
  去年8月至今,这款产品已累计售出482万袋。山王果CEO李剑表示:“产品的网络链接浏览超过了10万人,销售额占集团一年近20%。”
  李剑表示,2022年,山王果的刺梨收购数是6000吨,2023年就增加到了10000吨,今年则预计会收购15000吨。“我们一直以3元一斤的高收购价,与70个乡镇、共2万多户农户达成合作。其中有8户农户,一年的收入甚至超过100万。”
卖空多家茶厂存货
  在吴鸿的好物架上,广西六堡茶是另一款得意之作。“2022年在挑选好产品的时候,我想起了家乡的六堡茶。虽然比较小众,但它具备独特的祛湿功效,而广东地区正好湿气重。”为此,吴鸿多次到广西走访调研,精心筛选出生产规范、品质上乘的六堡茶厂家。
  作为湾区青年消费者,吴鸿深知,一线城市的人喝茶,追求的是闲适、放松的体验。为了增加商品属性,吴鸿特意在包装上花心思,以广西非遗工艺——竹编作为六堡茶的包装。事实证明,吴鸿的“反向定制”再次获得成功,六堡茶推出后,目前已经卖出三万份,“好几个厂家的存货都卖空了。”她说。
  纯好茶业的董事长、苍梧县六堡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徐小敏表示,吴鸿在选品时强调要选用正统、优质的茶叶,这种市场需求也在倒推行业不断提高生产标准。
  广西六堡茶标准委员会副主任、梧州市茶业商会高级顾问吴平表示,近年来,六堡茶茶厂普遍都有意识地提高产品品质。从2003年至2023年,六堡茶有效的行业性标准数从1项增至23项,获得生产许可证企业数从2家增至118家,产量从900吨增至35000吨;产值从0.91亿元增至60亿元。
  “产品好”是基础,“卖得好”是技术。吴鸿抓取市场需求,并向生产端提供产品设计建议,打破生产端和消费端之间的信息壁垒,成为产品精准营销的重要推手。“我们坚持‘不卷市场卷品质’。因为我相信还是有很多追求品质的消费者”。

下一篇:广东四地上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