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8版: 种植、农化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豇豆绿色防控 减药控残增产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5月04日
版次:
08
雷州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主任梁小龙介绍豇豆绿色防控技术。
南方农村报记者 何雪琪
豇豆是华南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也是重要的“菜篮子”产品。为进一步促进豇豆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豇豆绿色防控技术FFS(农户田间学校)培训活动在广东省雷州市覃斗镇迈克村举行。
本次活动在广东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指导下,由雷州市农业农村局、雷州市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主办,旨在推广先进的绿色防控技术,守护消费者食品安全。
精准治理有效控制病虫害
春季是全年豇豆病虫防控和农残治理的关键时期。华南热带地区由于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适宜,病虫害发生较重,尤其是豇豆蓟马的发生危害重、防治难度大、残留风险高。
自2022年11月18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南方五省区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视频调度会以来,广东省在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基础上,进一步聚焦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措施,盯住重点地区组织开展攻坚治理工作。治理工作按照一个问题品种、一张整治清单、一套攻坚方案、一批管控措施的要求,在全省推广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推广豇豆农残突出问题精准治理模式。
2023年1月17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广东省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分片包干工作制度》,各地迅速组织召行动,确定全省各地市豇豆绿色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清单。
广东在豇豆精准治理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以豇豆蓟马、斑潜蝇等重大害虫为重点,采取源头控制、压前控后、抓早治小、因时施药的防控策略,有效控制病虫害,实现减药控残。2023年,“膜下滴灌施药在豇豆安全生产上的应用”入选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
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控并举
雷州市作为豇豆主产区,将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与应用放在了首位,致力于通过示范带动,实现豇豆病虫害有效控制与产品质量安全提升。
雷州市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主任梁小龙表示,雷州市豇豆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作为当地绿色防控的前沿阵地,期望通过协调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安全用药等绿色防控措施,使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下,重大病虫害防治效果85%以上,实现豇豆主要病虫害有效控制、产品质量安全提升。
梁小龙介绍,主要的技术措施有三种,一是种子处理、协调品种、水肥和栽培等农艺措施,强化健康栽培和生态调控,与非豆科作物轮作倒茬,避免重茬播种,减轻病虫发生基数。二是施用生物制剂防治蓟马、防控土传病害;综合使用防虫网阻隔、诱虫板、杀虫灯、昆虫性信息素、地膜覆盖等技术减少虫害。三是当病虫害达到防治指标时,科学轮换、合理应用高效低风险药剂,杜绝使用禁限用农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规定。
“要注重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控并举。”梁小龙强调,在防治策略上,综合运用防虫网、诱虫板、杀虫灯、昆虫性信息素以及地膜覆盖等方法,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其中,防虫网的高度调整至2-3米,有效控制蓟马等害虫,平均成本仅需200多元/亩,性价比较高。”
雷州豇豆种植户黄创介绍,配合双色地膜的使用,实现保水、保肥、防草、防虫等多重功效,兼备实用性与性价比。“用新技术方案种出来的豇豆,外观漂亮,没有虫口,颜色青绿,长度长又均匀,卖相好。”据了解,4月雷州当地豇豆行情很不错,田头价平均3-4元/斤,产量至少增加10%,每亩能收6000斤以上。
梁小龙还在培训活动中详细介绍了土壤消毒与合理施肥的重要性,“通过施用微生物菌肥与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促进豇豆健康生长,减少化学肥料依赖。”
上一篇:
下一篇:
防治霜疫霉病 抓准发病初期
上一篇:
下一篇:
防治霜疫霉病 抓准发病初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