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40年水产老兵看好小棚虾 投6000万元建种苗场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5月07日版次:09

  丁利民与高校合作建立无抗养殖体系,培育高品质罗氏沼虾。

■ 小档案
  姓名:丁利民
地点:汕尾海丰县
养殖品种:对虾、罗氏虾、草鱼等
养殖规模:5000亩
关键技术:立体混养模式、无抗养殖体系等
  “公司欢迎更多人加入小棚虾养殖行列,让更多对虾游上百姓餐桌。”在汕尾市海丰县赤坑镇岗头村,海丰泽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下称“泽康水产”)总经理丁利民向记者介绍,公司一方面努力探索鱼、虾、蟹立体生态混养模式,年产鱼虾约1600万斤,带动周边1600多户农户增产增收;另一方面,大举进军小棚虾领域,投6000万元建种苗场,今年投产了100多张小棚虾,预计单棚产量超1500斤。
探索混养模式
鱼虾年产量约1600万斤

  “我在赤坑搞养殖近20年,正是看中这里丰富的咸淡水资源。”丁利民说。赤坑镇位于海丰县东南部,地属冲积平原,南亚热带季风伴海洋性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咸淡水养殖资源丰富,十分适合南美白对虾养殖。
  作为一个有有着近40年水产养殖经验的老兵,丁利民摸索出南美白对虾混养一部分草鱼、罗非鱼、鲫鱼和斑点叉尾鮰的立体混养模式。该模式中,虾的残饵和病虾会被鱼吃掉,有效降低水体氮磷营养盐水平,提高对虾产品品质和效益,减少病害传播。
  目前,丁利民的养殖基地面积达5000多亩,鱼虾年产量约1600万斤,通过高效的轮捕轮放养殖模式,鱼虾一年365天都可以上市,并且可持续地稳定供应市场,带动了周边1600多户农户增产增收。
抢占小棚虾风口
平均棚产超1500斤

  目前,全国小棚数量超过了40万张,小棚虾市场容量超过400亿尾。近年来,华南地区小棚虾养殖业异军突起,汕尾地区小棚数量也在两三年内接近万张。
  丁利民敏锐察觉到商机:生态养殖每造虾产量只有400-600斤/亩,而小棚虾平均棚产可以达到1500斤以上,是生态养殖的3倍以上,养殖周期更短,效益更高。
  从2023年开始,泽康水产迅速新建了200亩小棚养殖场,把土塘变成标准化的小棚。团队深入研究养殖技术,积极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本地环境的养殖模式。今年1月初投产了100多张棚。
  “正常情况下这批4月底可以上市,但4月份雨水频繁,减料投喂,可能还要等十来天。预计平均棚产可以达到1500-1600斤。”丁利民说。
  随着华南地区小棚虾产业快速发展,虾苗质量不稳定、养殖病害频发、养殖成功率低等问题逐渐显现,制约产业进一步发展。
  “产业发展壮大,种苗是关键。”丁利民指出,2023年,公司与泰国一家苗企合作,预计投资6000万元建设占地400亩的育苗场,分三期工程建成。其中一期工程争取今年上半年完工并出苗。
建立无抗养殖体系
打造田园旅游综合体

  据介绍,泽康水产还通过与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合作,成立了实践教学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不断强化技术支撑,自主研发了饲料发酵技术和咸淡水水质调控技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无抗养殖技术体系,养殖出来的水产品绿色安全、无土腥味,且富含矿物质,深受市场欢迎。
  “我们基地养出来的罗虾色泽好,品质好,规格大,基本每天都要供应1000多斤到香港市场。”丁利民说。
  除了养殖业务本身,丁利民还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市场。“今年公司规划了1000多亩地,将打造一片集休闲、娱乐、观光于一体的农业旅游胜地,让更多的人能够亲身感受到养殖的魅力与乐趣。”  □莫景文 林德峰 梁紫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