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打通产业全链条 增强综合竞争力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5月07日版次:10

  ■ 杨军

  正大集团在湛江遂溪启动首个百万头生猪产业链项目。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畜牧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南方农村报特开设“广东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大家谈”栏目,走访业内标杆企业,汇集各方智慧经验,助力广东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敬请垂注。
  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中国区副董事长
  南方农村报记者 熊亚琴

  “农牧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全产业链是必由之路,也只有真正打通产业链才有可能形成一二三产综合竞争力。”近期,南方农村报专访了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中国区副董事长杨军,在与他的交谈中,得以窥见正大集团坚持走全产业链道路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和决心。
全产业链保证食品安全
  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家进入中国大陆的外资企业,40多年来,正大集团全力打造从种子饲料、畜禽养殖到食品加工的一体化经营,致力于提供“从农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产品服务。
  “把产业链打通了,才能成为不倒翁事业,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杨军看来,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三大要素,食品安全、可持续发展和联农带农。
  “食品安全是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杨军指出,这也是正大集团坚持做全产业链的原因所在,全产业链可最大程度地保障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员工带头吃的产品就是我们的底线。”
  关于可持续发展,杨军谈到,由于污染地下水等环保问题,过去很多猪场因环评不达标而被关停。“全世界的养殖国家,养殖端的粪污都是由土地来消纳的,并且这些国家都擅用农机完成种养结合全量还田。”杨军认为,种养结合全量还田是未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据悉,正大集团在广东湛江实施的种养结合全量还田可持续发展模式,农户提供人力,企业提供有机肥、农机、施肥方案,将猪场液态有机肥用于灌溉施用与土壤改良,并对农产品进行订单回收,通过集团专属渠道销售,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通过这一模式,正大集团直接、间接辐射带动了湛江超5万户农户实现年均收入达2.16万元,普遍高于周边农户收入15%以上。
布局大湾区消费市场
  如今,正大集团已跻身国内猪企第一梯队。杨军介绍,目前正大生猪产业链布局覆盖全国多地,其中,湛江已成为重要一站。
  2019年11月,正大集团在湛江遂溪县启动首个百万头生猪产业链项目。目前,正大集团已在湛江地区布局了卜蜂莲花超市、正大优鲜、正大食品专卖店等商业零售业,形成了农、工、商三产联动的业务布局。
  “湛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地处粤西平原,也更适合机械化发展。”杨军还指出,湛江背靠粤港澳大湾区,面朝海南自由贸易港,有港口优势,市场机会也更大。在他看来,大湾区市场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生猪屠宰、加工完后销售到大湾区,这部分消费后期要占到70%,本地分销则占30%,这是我们的布局。”
  近年来,很多猪企将发展全产业链纳入长期战略,但要完全打通并不是易事。
  “完全打通意味着要在C端和B端都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品牌,在销售端有很强的支撑力。”杨军表示,正大集团为扩大在中国的品牌影响力做了不少尝试。其中最具特点的便是“三店一区”,即通过正大优鲜专卖店、超市、农贸市场门店、农贸市场专区等渠道为消费者提供正大食品。目前该模式已在湖北襄阳、广东湛江等地均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年产预制菜3万吨
  “广东畜牧业在养殖端的标准化创建上存在瓶颈。”杨军表示,无论是传统猪舍还是鸡舍都要进行标准化的升级和改造,才能提高养殖效率。
  站在产业发展角度,杨军认为,广东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未来需从全产业链的加工端来考虑。如生猪业,猪肉鲜销作为主导外,可将一部分用来增值加工,既能提前锁定猪肉订单,降低市场风险,还能帮助农户增收。
  “如果能进行标准化加工,甚至主动迎合不同区域消费差异,加工空间会更大,打通全产业链后,企业的竞争力也能得以凸显。”杨军介绍,目前正大集团在预制菜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在湛江已建成一个鸡肉食品预制菜加工厂,年产预制菜3万吨,在湛江以及大湾区、广西、海南等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
  此外,正大集团正联合湛江市和遂溪县政府,共同打造“遂溪正大食品科技产业园”,并计划引进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预制菜加工项目,共同建设预制菜加工基地。计划2025年建设,项目投产后年产值超47亿元,拉动区域GDP总产值增长约11%。同时,将引进20余家高科技产业和大量高端技术人才,带动就业岗位7000余个。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