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12岁女孩脑肿瘤术后昏迷数月

神经康复技术成功促醒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5月09日版次:06

  家属送锦旗感谢医护人员。

  12岁的小玲(化名)患有脑肿瘤,在异地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后,陷入长期昏迷。近日,经亲友推荐,家属将孩子送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圃院区,经过康复团队的精心治疗,小玲奇迹般地苏醒了过来,如今已经拔去胃管,患者家人终于看见康复的曙光。
肿瘤术后陷入昏迷
  6年前,小玲因为行走不稳,被诊断出患有小脑肿瘤,随即做了手术治疗。去年底,她又再次出现相似症状,复查头颅核磁共振后发现肿瘤复发:右侧小脑蚓部及脑干占位,伴有脑积水、脑水肿等。
  考虑到肿瘤位置风险较大,并且孩子已经出现失明症状,家人在反复斟酌后,决定给李玲进行手术治疗。今年1月,小玲接受了开颅手术,随后进行了脑积水分流术等治疗。
  然而,手术做完后,孩子却陷入了昏迷状态,不能言语,不能活动,对外界反应差,心率快,还有不自主地肢体抽动。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小玲的父母也愁白了头发。
神经康复技术促醒
  在亲友的推荐下,小玲被转到暨大附一院东圃院区神经康复病区住院治疗。收治住院后,神经康复团队根据小玲的情况,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暨大附一院康复科副主任医师宋秀豹说,患者的脑肿瘤位于右侧小脑及脑干,意识应该不受影响;患儿年纪较小,肢体抽动考虑是继发性帕金森症状,抗癫痫药物采取缓慢减量。
  此外,患者有心动过速的症状,考虑部分原因为中度贫血引起,患者有β型地中海贫血,但目前贫血较重,考虑也与营养差有关,在缓慢降心率的过程中,嘱咐家属配制营养餐,改善贫血。
  康复治疗方面,神经康复团队运用最新的神经康复技术,如神经电刺激、运动疗法和吞咽功能刺激等,促进小玲神经系统的恢复。
  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小玲的家人始终没有放弃希望,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给予孩子鼓励。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小玲苏醒了过来,身体也有了好转:开始能够响应外界刺激,甚至能够简短地与人交流,心率也不用吃药控制了。
  1个月后,小玲神志明显好转,可以沟通、配合动作,通过电动起立床训练,可以短暂直立。经过吞咽评估,李玲可以尝试经口间歇置管进食,在间歇置管后2天,她成功拔出胃管,经口进食。
早期介入恢复功能
  该院康复科主任陈卓铭介绍,脑肿瘤手术是一项高风险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当肿瘤位于脑干等关键区域时,脑肿瘤手术或其他原因导致脑损伤后的昏迷并不罕见,但每个病例的恢复情况都是独一无二的。“小玲的康复不仅是一个关于疾病的故事,也是医学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过程。”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神经康复已经成为帮助脑卒中、脑损伤患者恢复功能的重要手段,早期康复介入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够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陈卓铭说,这个恢复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即使面对的困难很大,也不应放弃希望。
□朱斌 李江璇 张灿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