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2版: 读与写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一代人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5月09日
版次:
12
| 诗歌赏析 |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
【赏析】
顾城(1956—1993),北京人,朦胧诗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纯真无瑕、虚无缥缈,忧郁哀伤是基调。由于他一直以童心看世界,故有“童话诗人”之称。主要作品有诗集《黑眼睛》《无名小花》《顾城的爱情诗》等。
这首诗作于1979年4月,发表于《星星》1980年第3期,后收录于作者诗集《黑眼睛》。
顾城在访谈中说过,他特别喜欢西班牙诗人洛尔迦。洛尔迦在《西班牙宪警谣》一诗中写道:“在这白金的夜里,黑夜遂被夜色染黑。”据说,顾城可能受到此诗影响而写了《一代人》。
这首《一代人》具有非常典型的朦胧诗特色。全诗只有两句,简洁明了,由于用了人们所熟知的事物作为意象,因此所有人都能读懂这两句诗的意思,但是这种标新立异的搭配方式以及看似相悖的转折,却蕴含了引人深思的哲理。
诗中“黑夜”和“黑色的眼睛”是诗人对于十年动荡背景的反思和感悟;“光明”代表着诗人所要追求的。这种独特的安排构成了一种相悖的情形,也展现出了一个宏大而又耐人寻味的一代人。
这首诗是顾城的代表作,它概括出了一代人的心路历程,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宣言。通过这首诗,顾城成为一代人的代言人。只有短短两句的《一代人》,是顾城朦胧诗创作中最有影响力和最具经典特征的诗作之一,它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
诗人唐晓渡说:“顾城的这首诗只有两句,但是却在当代诗歌史上具有相当重的分量,以其高度的历史概括性和辩证思维的哲理之光而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强烈的艺术力量。”
王干则在《透明的红萝卜——我读顾城的<黑眼睛>》一文中写道:在我看来,这两句诗的悲剧性意义首先体现在环境的非历史性非正常性上。“黑夜”,这一意象笼括了广阔而无定性的时空,隐喻一种不正常、不人道的年月与环境,这本身便是一种历史进程发展中的悲剧,“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正是这一悲剧性向前发展的结果,悲剧的承受者是“我”,因为在“黑夜”与“黑色的眼睛”(“黑夜”的派生意象)之间是由“我”来连接,而“我”则被动地成为这场灾难的承受者,“黑色的眼睛”实际是一种“异化”的具象形式,这已经深入到人与环境的不可调和的悲剧之中。但更为深刻的悲剧意味在于“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在这里似乎“我”处于主动地位,也无疑有着一种敢于向“黑夜”叛逆、寻找光明的精神,恪守,所使用的武器——“它”竟然是“黑夜”的派生物。这似乎预示了这种寻找势必又会陷入一种新的悲剧之中。这一悲剧性的循环揭示了人能够发现自我,人不能够实现自我这种规律背反。这几乎已成为人类精神生活中一个永恒的悲剧情结所在。
□偶数
上一篇:
寻找“天选”
下一篇:
上一篇:
寻找“天选”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