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拒退彩礼被拘,是对陈规陋习的警示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5月16日
版次:
02
| 快评 |
近日,一则男子相亲后给女方34万元彩礼,女方冷暴力逼迫退婚却不退还彩礼的视频引发关注。5月中旬,事情有了新的进展,记者了解到,马某某已被司法拘留。(5月14日极目新闻)
彩礼,这一古老习俗的延续,其背后承载着复杂的文化和社会逻辑。从社会学视角来看,它既是经济交换的象征,也是社会地位、家族荣誉的体现。在农村地区,彩礼往往被视为对未来儿媳劳动能力、生育潜力乃至家庭背景的“定价”,体现了婚姻的经济属性和家庭间的利益交换。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习俗逐渐异化,成为不少家庭的沉重负担,甚至演化为一种变相的买卖婚姻。
经济学理论中的“婚姻市场”概念,有助于解释彩礼攀升现象。在资源有限且性别比例失衡的背景下,适婚男性及其家庭为了在“婚姻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不得不支付更高的“价格”——即彩礼,以确保婚姻的成立。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分化,导致婚姻关系被物质化,背离了爱情与情感的本质。
在我国,婚姻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任何以经济利益为前提的强制或限制,都是对个人自由的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与《民法典》中明确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及借婚姻索取财物,这是对个体尊严和婚姻自主权的法律保障。女子拒退彩礼被司法拘留,正是法律对这些原则的坚决维护,展现了国家层面对于纠正不良婚俗的决心。
此案例的深远意义在于,它不仅是一次对个案的公正裁决,更是对全社会的一次法治教育。它警示人们,婚姻不是交易,彩礼不是商品的价签,法律的权威不容挑衅。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这一事件提醒我们,无论习俗多么根深蒂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更不能成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借口。
“拒退彩礼被拘留”事件,无疑是对传统陋习的一次有力冲击,预示着婚俗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移风易俗,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任务,它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首先,政府应继续加强法治宣传,提升公民的法律意识,尤其是强化对农村地区的法律普及,让“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的法律规定深入人心。同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形成强大的法律震慑力。
社会层面,媒体应承担起社会责任,通过报道类似案例,引导公众理性看待婚姻与彩礼,倡导健康、文明的婚恋观念。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团队也可通过举办集体婚礼、倡导简约婚礼等方式,树立正面典型,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的观念转变至关重要。教育部门和妇女儿童保护机构应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婚姻观,认识到子女幸福比物质更重要,鼓励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选择,而非被金钱所左右。
最后,个人应提升自我觉醒,勇于对不合理彩礼说“不”,坚持婚姻的自主性和纯洁性。每一对情侣的勇敢选择,都是对旧习俗的一次挑战,每一次成功的婚姻,都是对新型婚恋观念的一次实践与传播。
上一篇:
遏制过度包装 以清茶带清风
下一篇:
荷兰农业为啥强?
上一篇:
遏制过度包装 以清茶带清风
下一篇:
荷兰农业为啥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