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8版: 农化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从一起跨省市制售假化肥案件扯出“忽悠团”诈骗链条
氮肥充复合肥竟无惧执法打击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5月16日
版次:
08
两款隆昌公司的肥料,其实均为单一氮肥。
成本不到1000元/吨的氮肥,披着复合肥的外衣,卖给农户的最终价格为3250元/吨。近日,江西省景德镇市多部门联手,破获一起跨省市制售假化肥案件,挖出了背后的隐秘团伙,“忽悠团”诈骗链条也随之浮出水面。
肥料公司主动认罚
2023年3月,农业执法人员接到举报,称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多个村庄出现了一种新型“复合功能肥”,品牌名叫“大锅菜”。农业执法人员第一时间与警方开展联合行动。
检验报告显示,所谓的“大锅菜”复合功能肥,缺磷少钾,其实只是单一的氮肥。
国家化肥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北京)常务副主任汪洪表示,肥料登记管理办法和国家强制性标准GB-18382里,对复合肥都有明确定义,须含有氮、磷、钾三个元素。强制性标准里对肥料的通用名称有明确规定。复合功能肥、聚控肥都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国家强制性标准还明确要求复合肥包装袋上的养分元素要按照氮、磷、钾的顺序标识各元素所占的百分含量。
“大锅菜”的包装上也印了一些养分元素。专案组与包装袋上标注的河北隆昌生物肥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昌公司”)进行电话求证。没想到,对方回答得很干脆——承认错误,主动认罚。
按照现行的肥料登记管理办法,在农业农村部门,对这类“忽悠团”行为只能进行最高3万元的行政处罚。执法人员发现,仅2023年,这伙人就已经在南昌、上饶、九江等地接受过多次农业行政处罚,到这起案件时,罚款总额已达八九万元。
江西景德镇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党支部副书记裴戈表示,不惧怕行政执法打击,是“忽悠团”的典型特征。
到农户手中价格翻了三倍多
专案组三次往返河北、河南、安徽、山东等省调查取证,行程上万公里。在河北邢台市临西县,专案组终于见到了隆昌公司的负责人张某华。
专案组发现,张某华曾用隆昌公司的名义向河北、山东等地的6家小化肥厂订货,让他们代工生产最便宜的单一氮肥,装在公司精心设计的“复合功能肥”包装袋里。河北立强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强肥业”)就是其中之一。立强肥业并不具备复合肥的生产能力,却欣然接单。
2023年7月,专案组来到立强肥业,在仓库里发现了大量隆昌公司生产的化肥。而品牌从“大锅菜”换成了“隆茂昌”,通用名也从复合功能肥变成了“碳酶聚控肥”。显然,这是“忽悠团”化肥的再一次“变装”。
氯化铵和硫酸铵都属于氮肥的生产原料,成本价为800-900元/吨。据专案组调查,几个代工厂将原料简单搅拌装袋后,卖给生产化肥的总经销商张某华,价格就变成1100-1200元/吨,中间差价约300元/吨;总经销商张某华把化肥交付给代理商张某昌,价格为1375元/吨,差价约200元/吨;张某昌转卖给实体“忽悠团”的价格为1900元/吨,中间差价约500元/吨;“忽悠团”卖给农户的最终价格为3250元/吨,其中,业务员抽成500元/吨,讲师抽成150元/吨,“忽悠团”几位负责人获利700元/吨。就这样,成本不到1000元/吨的氮肥,披着复合肥的外衣,在农户手里翻了三倍多。
经查证,该团伙共售卖伪劣化肥800余吨,涉案金额200余万元,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为农户挽回损失120余万元。2024年4月,售卖“大锅菜”牌复合功能肥的“忽悠团”成员以“销售伪劣产品罪”被提起公诉,由行政案件升级为刑事案件,意味着对这类案件打击力度的加大。
代工化肥厂没有被追责
化肥“忽悠团”诈骗手段的出现已有近十年时间了,虽然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但“忽悠团”现象却一直未能断绝,为何?
江西景德镇市公安局食药环分局副局长罗勇表示,“忽悠团”打击难度极大。“到底属于行政处罚范畴,还是刑事打击范畴,难以明确。”近年来,我国一直大力推进农资领域的法治建设。与种子、农药、兽药、饲料等主要农业投入品均有法律法规的情况不同,化肥至今还没有专门的法规。
化肥属于产业链条较长的农资产品。从原材料,到生产、销售,最终到终端使用环节,管理职责分属于多个部门。条块管理又缺少相关法规,为化肥“忽悠团”的操作留下缝隙。
就在售卖“大锅菜”假化肥的“忽悠团”案件开庭审理期间,记者再次来到立强肥业。作为上游生产端,这家公司目前没有人被追究法律责任。在另一家没有被执法人员调查过的工厂,负责人直言:“弄个企业标准就行。”
这位负责人所说的“企业标准”是指化肥生产企业自己申报的标准。按照规定,企业标准的技术要求不得低于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技术要求。隆昌公司就先后申报了“复合功能肥”“碳酶聚控肥”等多个企业标准。将企业标准生产许可标志印在包装袋上,隆昌公司就可以去生产“忽悠团”所需的任何肥料。
今年,国家七部门联合行动,对化肥“忽悠团”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已经产生了不小的威慑作用。在此也提醒广大农户,购买化肥等农资产品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对超低价的肥料要多留个心眼,碰上讲课忽悠、请客吃饭的更要加倍小心。购买农资还是要选择正规渠道,万一遇到疑似假劣产品,第一时间联系本地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举报反映。
□央视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化工两高管同日被查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化工两高管同日被查
分享: